后唐第一名将郭崇韬失宠之谜:因为直言被嫉恨( 二 )


灭梁初期,郭崇韬收取了梁朝降将馈遗的财物,亲友中有人提醒他,不要因此成为别人攻击的把柄 。郭崇韬则说:“我位兼将相,职务显要,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巨万,这点东西算得了什么,但是后梁政局腐败,贿赂成风,现在后梁已亡,旧将刚刚投奔过来,还沿袭旧习,如果我严词拒绝,那他们心里就会不安,我本无私心,我收下的东西,等于寄存在我这里,用时我会献出来的 。”
这个故事,历代史家都以佳事看待之 。
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故事说明郭崇韬心地坦荡,人言不足恤,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遭受到很多无端的指责,因此不必介意,如果一味顾虑别人的说法,就会失去自我之心,快乐之态 。郭崇韬不恤人言,走自己的路,坚持做自己认定的事,态度是正确的 。
不过以我看来,这个分析没有弄清故事的始末,因此所作出的结论大可商榷 。
郭崇韬收取梁朝降将的贿赂,他可以用“本无私心”的理由来解释,事后郭崇韬收取的这些财物确实也是用在了公事上,但是这不用还好,一用反而更引起了李存勖的猜忌 。
《资治通鉴》中的这个故事还有下文 。从下文的内容来看这个故事确实不是佳事 。非但不佳,而且还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资治通鉴》中这个故事的下文篇幅不长,我抄录如下:
“及将祀南郊,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 。先是,宦官劝帝(李存勖)分天下财赋为内外府,州县上供者入外府,充经费,方镇贡献者入内府,充宴游及给赐左右 。于是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内府山积 。及有司办郊祀,乏劳军钱,崇韬言上曰:‘臣已倾家所?以所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赐有司 。’上(李存勖)默然久之,曰:‘吾晋阳自有储积,可令租庸辇取以相助 。’于是取李继韬私第金帛数十万以益之,军士皆不满望,始怨恨,有离心矣 。”
郭崇韬将这些财物中的十万缗(缗,一串铜钱,一缗为一千文),献出劳军,作为祭祀南郊大礼的费用,但是皇帝李存勖没有相应的举动. 。
皇帝李存勖不是没有钱,李存勖听了一些宦官的话,将天下缴纳的财赋分为内、外两府,州县上供的部分进外府,也就是国库,充作运转国家机器的经费,而方镇(节度使)贡献的部分入自己的内府,也就是所谓的小金库,成为自己宴游搞娱乐活动和赏赐身边人的专用资金 。
州县的上供有限,而藩镇财大气粗,进贡给皇帝小金库的财产数量远远超过国库的收入 。当时的情况是国库虚竭 ,而皇帝小金库内的财物堆积如山 。
既然李存勖有那么多的钱财,为什么不拿一部分出来慰劳将士,连祭祀南郊这个皇家大礼他也一毛不拔?吝啬到这种地步,究竟是为了什么?旁人很难理解 。
郭崇韬兴冲冲地对皇帝说:“臣已倾家所有以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赐有司 。”皇帝李存勖内心本不想花这笔钱,史书中说,“庄宗(李存勖)沉吟有靳惜之意 。”听了郭崇韬的话当然十分尴尬 。
郭崇韬可能言者无心,但郭崇韬的这番举动过于张扬,风头盖过了皇帝李存勖,这就产生了两个恶果,一个是李存勖“默然久之”,心中肯定不好受;一个是“军士皆不满望,”对皇帝产生了怨恨不满 。
虽然李存勖事后作了补救,“取李继韬私第金帛数十万以益之 ”,将抄没入国库的已经处死的叛将李继韬的私蓄拿出来使用 。但是将士们怨恨的种子已经种下,“有离心矣” 。
将士们的怨恨更为刺激了李存勖对郭崇韬的猜忌 。李存勖和郭崇韬之间的裂缝越来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