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的人生悲剧:刘封之死主要源于蜀汉储位之争( 二 )


所以,刘备无论立储以嫡,还是立嫡以长,刘禅都是当仁不让的皇位继承人 。孙权也才同意了张昭的主意,起了抓他做人质的心思,《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载:张昭曰:”此极易也:今差心腹将一人,只带五百军 。潜入荆州,下一封密书与郡主,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取郡主星夜回东吴 。玄德平生只有一子,就教带来 。那时玄德定把荆州来换阿斗 。如其不然,一任动兵,更有何碍?”权曰:“此计大妙!吾有一人,姓周,名善,最有胆量 。自幼穿房入户,多随吾兄 。今可差他去 。”,也才有了赵云后来的“截江夺阿斗”,也就是说孙权也认定了刘备会将帝位传给刘禅,当然刘备这个时候还不是什么帝王,正处在夺取益州的重要关口,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个时候都是一条大鱼了 。如果刘备没有立刘禅的意思,孙权也就没必要打这个主意,诸葛亮听得孙权差人来接孙夫人,也才会紧张 。只是这吴国太乃是杜撰的人物,这一记载于《三国志》裴松之注云别传: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
但是刘禅这个人是弱智,刘备应该不会不知道,即便刘备没有真把他摔了 。我前面提到过了,既然有了赵云长坂坡的单主救主,而刘禅又很不幸地生于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刘备最为颠沛流离,惊险重重的一年,当然也意味着刘备从此潜龙升天的一年,但对刘禅来说,怕不是那么爽的,而他又是刘备的嫡亲长子,怕是睡的也不舒坦,我更倾向于刘禅的脑子是被磕坏的、碰坏的或者说是吓坏的 。
【刘封的人生悲剧:刘封之死主要源于蜀汉储位之争】 其实刘备立储是留有后手的,就隐藏在他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里面 。(这个下回再说)
这样说来,刘禅韬光养晦之说就无从说起,“乐不思蜀”只能算是他的本性流露 。其实,试问如果一个脑袋正常的人,更遑论说是“韬光养晦”的人,那至少有一点就是有志之士,不管这志向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也好,多么的难以实现也罢,但至少的要说刘禅是在韬光养晦,那么,他的志向是什么?显然不可能是诸葛亮为之奋斗了一生仍念念不忘,矢志不渝的妄图兴复汉室 。(至于说是妄图,这个后面再说)那么,刘禅的简单多了,只要守住刘备这辛苦打拼回来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做得到,那么他这个“阿斗”也就不是什么“扶不起来”的 。即便退一万步说,就是他守不住,因为诸葛亮多半也看出是守不住的,诸葛亮临时前,后主派人来问谁可以接他的班的时候,只提到蒋琬、费祎,多半是有点后继无人的怅然 。见《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载: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 。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 。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至于蒋琬、费祎两人若何,这个后面再说)
但即便是守不住,你也应该有所表示吧,而要说“韬光养晦”,至少是想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看下刘禅的表现,显然不是 。即便刘禅投降是为了保全这一方百姓,出发点是好的,甚至说是高尚的,话说或来,这亡国是怪不得刘禅,但做得这样没心没肺就实在有点太那个了 。刘禅做了俘虏后,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 。有一天,司马昭请他吃饭,席间故意表演蜀国歌舞 。蜀国旧臣看了,无不怆然涕下,只有刘禅,照吃照喝,“嬉笑自若” 。司马昭感慨说,一个人的无情无义,怎么可以到这个份上(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又一天,司马昭问他: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立即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旧臣郤正听说了,就对刘禅说,下次再问,就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没有一天不想的,说完再把眼睛闭起来 。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果然照着说,照着做 。司马昭说,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话呀!刘禅立即睁开眼睛,惊喜地说,猜对了,正是他!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 。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保命,装傻 。但即便是装傻,也是没心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