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典故前倨后恭简介

前倨后恭:我们谈论一个势利眼的时候,通常会说到前倨后恭 。倨,即傲慢;恭,即恭敬 。前倨后恭,就是指先傲慢无礼,后来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同一个人十分恭敬 。原因通常在于一开始认为这个人对自己影响不大,可以冷淡对待,井水不犯河水;但后来发现他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升官发财,是自己的上司或老板眼中的红人,赶紧改变态度,假装恭敬 。所以这种人称为“势利眼” 。
成语典故
原文1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攻战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獘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见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惽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