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的原因分析哪一种才是失败的原因

由于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的生动描写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两千多年来可谓是妇孺皆知 , 人们对荆轲刺秦的故事也都已经很熟悉 。
今天 , 本文来探讨一下: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根据史料分析 , 荆轲刺杀秦始皇之所以会失败 , 大概有以下四种原因:
第一 , 荆轲很有可能是一位徒有虚名的剑客 。
为什么会这样说?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介绍 , 荆轲到燕国成为田光的朋友之前 , 到过不少的地方 , 也见了不少的人 , 但是没有一个人肯相信他的能力 , 也没一个王公贵族肯重用他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 , 如果荆轲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剑客 , 怎么会没人重用他呢?
而且 , 在秦王宫殿里刺秦那一幕更是证明了荆轲的无能 , 他手执染了剧毒的匕首 , 竟然抓不住近在咫尺的秦始皇 , 更可笑的是 , 身为刺客的荆轲 , 竟然追不住秦始皇!
当秦始皇抽出长剑来 , 砍中荆轲 , 他把匕首当做飞刀 , 最后一次机会 , 仍然没有刺中跟前的秦始皇 , 这还是一名刺客高手吗?
第二 , 荆轲拖延着时间不前往秦国 , 实际上他对刺秦充满了恐惧 。
作为一名真正的刺客高手 , 比如历史上知名的刺客聂正、曹沫等 , 一般都表现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理素质 。
【有关于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的原因分析哪一种才是失败的原因】然而 , 荆轲却不同 , 他和别人发生冲突时 , 哪怕对方只是狠狠叱责他 , 他就逃了 , “荆轲游于邯郸 , 鲁句践与荆轲搏 , 争道 , 鲁句践怒而叱之 , 荆轲嘿而逃去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到了燕国之后 , 当时燕国的君臣百姓都惧怕秦国 , 荆轲自然会被感染 。所以当田光以自刎而动员他去刺秦时 , 荆轲虽然去见了燕太子丹后 , 但仍不敢答应刺秦 , 太子丹一再“顿首”恳求 , 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
虽然领了命令 , 但“久之 , 荆轲未有行意” , 他一直拖着不去秦国 , 又逼得樊於期自刎献出头颅后 , 仍然“倾之 , 未发” , 太子丹担心荆轲改变主意 , 又是一再催促 , 荆轲才不得已前往秦国 。
当这个一再抗拒前往秦国的荆轲 , 面对那个雄才大略、威武的秦始皇时 , 他心中的恐惧早已宣告了这次刺杀会以失败而告终 。
第三 , 荆轲的刺杀行动缺乏周密细致的准备 。
为何会这么说呢?首先 , 种种迹象表明 , 荆轲的准备不充足 , 比如说 , 在临出发时 , 人还没凑齐 , 只是在太子丹的催促之下才匆忙上路 。
而且 , 荆轲自己的水平在哪里 , 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 行刺的对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他心里更清楚 , 心里上的抵触 , 自然会导致行动上的失败 。
第四 , 荆轲其实是一个贪图享受 , 毫无意志力的人 。
为什么又这样说荆轲呢?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描写 , 对荆轲的描写篇幅并不长 , 但总是看到他在喝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