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刘墉考:刘墉并非罗锅而宰相只是形容词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1804年)病逝,谥号文清 。
《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开播之后,刘墉、“刘罗锅”名气大增 。因为电视剧的误导,人们以为,刘墉就是一个宰相,也是个罗锅 。其实,根本没这码事,刘墉这人不是宰相,更不是罗锅 。
宰相,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官,是皇帝的助手,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相的设立大约始于东周,以后的朝代都有宰相 。但是到了明朝初年,因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一怒之下,朱元璋杀了胡惟庸,从此不再设宰相,将宰相的权力收归皇帝 。
清入关前就不设宰相,入关后清承明制,也不再设宰相 。一直到清灭亡,清政府都没有设过宰相 。清朝不设宰相,而以内阁大学士代行宰相之职 。内阁由三殿三阁组成,位置从高到低的排列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每个殿阁设一个大学士为最高长官 。后来,大学士渐渐失去了实权,也不起什么作用 。雍正朝时,又设了军机处,总揽军国大计,内阁大学士从此变成了纯粹的荣誉称号、真正的摆设 。
既然清朝连宰相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刘墉当宰相的事了 。刘墉官至东阁大学士,在内阁中是最小的,从来没有实权 。这人政绩也并不明显,突出的是书法,尤其是小楷,他的书法,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别具一格 。
古代科举,不光有笔试,还有一样就是目测 。凡身有残疾、相貌恶劣的,全不录取,为的是维护官员的形象 。传说中的钟馗,虽然才学极高,但因相貌不佳,而未能进科举 。如果刘墉真的是个罗锅,不但进不了内阁,就是科举这关都过不了,早就给刷下来了 。传说中捉鬼的钟馗,就是因为相貌丑了点,考试时被刷了下来 。虽然是传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科举考试中,相貌也是一条 。只是相貌丑了点就被刷了,罗锅自然更不行了 。
刘墉名“罗锅”出自传说 。说的是,一天上楼,皇上看着刘墉弓身爬楼梯的样子很可笑,就出了个谜:“后辈(背)更比前辈(背)高 。”这难不住刘墉,他随口就说“罗锅” 。皇上大笑,说:“你就是罗锅!”刘墉马上说:“谢主隆恩!”因为皇上的金口玉言,从此刘墉不罗锅也得称罗锅了 。
【清朝名臣刘墉考:刘墉并非罗锅而宰相只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