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如何设毒计打垮胡雪岩?盛宣怀与胡雪岩之死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无一不是在他的直接控制或参与下完成的 。这也导致了他与当时另一位中国工商巨头、“红顶商人”胡雪岩不断地斗权、斗智、斗法,胡雪岩最终一气而亡 。了解盛宣怀和他的商业帝国的建立,对于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中国晚清社会中的畸形发展,显然是颇有裨益的 。下文摘自《击败胡雪岩》(丁离著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一书 。
架设电报线之争19世纪60年代,英、美、法等国数次要求在中国建立电报线,清政府一次次加以拒绝 。到了70年代,清廷对列强的设线要求,无论如何也招架不住了,只得同意他们设线 。
建立中国自己的电报线———盛宣怀与胡雪岩的心中不约而同地都有了这个念头,而他们的后台,分别是李鸿章与左宗棠 。此时,左宗棠已被朝廷委派为两江总督 。在他即将赴任时,胡雪岩乘机提出:“左公可知李鸿章打算办电报的事?左公不日将去两江,何不也试一试,压一压他的气焰也好 。”胡雪岩接着解释了电报在商务上和战时的用途及好处 。
左宗棠听了急忙送上奏折,提出开办电报和通商救国的要求 。李鸿章从李莲英那里探得风声,十分生气 。盛宣怀宽慰他道:“太后对此事一直犹豫不定,一些王公大臣和各地巡抚都表示电报必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左宗棠一咋呼,大家会把反对的矛头对准他 。等他们都争得疲了,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然后争取太后同意,在最短的时间内架成电报线 。”没多久,盛宣怀悄悄地带着李鸿章的亲笔信来到上海,请太古轮船公司总经理郑观应出山,共商办电报之事 。
正如盛宣怀所料,在皇宫里,为办不办电报的事,大臣们吵个不停 。左宗棠只得两手空空地南下两江 。而郑观应看了李鸿章的信,大受感动,离开太古,与盛宣怀一起,开始了办电报局的准备工作 。盛宣怀请示李鸿章后,先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一条电报线,小试牛刀 。而这里正是李鸿章的防务区 。
天津的电报线架成后,李鸿章请醇亲王等朝廷显要亲临试验,评议很好 。李鸿章这才正式奏请,并很快得到批准 。1881年盛宣怀被清廷正式委派为电报局总办,主持电报局工作 。日后,盛宣怀主持的电报局对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积怨已久又添新仇
盛宣怀早年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就因胡雪岩的暗施手段而遭到弹劾,丢掉了督办之职 。1878年盛宣怀到湖北勘查铁矿,开办荆门矿务总局,又遭到胡雪岩暗中诋毁,中途被调回京城 。在创办电报局的交锋中,胡雪岩也让左宗棠利用手中权力设置了重重障碍 。天津电报总局成立后,盛宣怀任总办,任命郑观应为会办,着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分局,一切都很顺利,惟独郑观应把架设长江电线的计划呈请左宗棠批准时,遭到拒绝———后者要在两江卡盛宣怀的脖子 。
与此同时,胡雪岩通过左宗棠上奏朝廷,开始架设长江之线 。盛宣怀自然不甘心,先后邀请丹麦大北公司和英国大东公司的负责人密商电报线之事,表示只要他们不向胡雪岩提供电线器材,愿以三倍的价格收购 。他还警告他们,胡雪岩大量收购丝茧垄断原料,也严重威胁了洋商的在华利益 。如果为胡雪岩提供电线器材,等于为虎投食 。胡雪岩曾多次和洋商斗法,大北公司和大东公司的负责人对他并没有好感,何况盛宣怀又肯出三倍的价钱 。双方于是暗中结盟,共同对付胡雪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