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坛中的庆亲王:从圣眷不衰到葬送清朝( 二 )


当然,最后义和团失败了,在八国联军的枪炮声中,老佛爷带着大大小小的一群人开始了逃难 。把京城的烂摊子留给了庆亲王和李鸿章 。
两广总督李鸿章受命为议和全权代表,到上海后即滞留观望,迟迟不行 。太后等西逃之后,大学士崑冈等人与总税务司赫德商议如何善后 。赫德认为议和之事,李鸿章来不来无关紧要,但奕劻必须“急速回京”,因他在总理衙门多年,“谨慎平和,为各国所钦佩,是以各国均愿与庆王爷早日商议和局大事” 。光绪等接到崑冈等的奏折,发布上谕,“著奕劻即日驰回京城,便宜行事” 。又明降谕旨,授奕劻为议和全权大臣,“会同李鸿章妥商应议事宜” 。二人虽同为全权大臣,但大事皆决于李鸿章 。两人列名给西安行在的电奏,都是李拍发之后,“始知照庆邸” 。为此,二人之间还闹了些矛盾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在西班牙公使馆举行 。奕劻在答词中对各国代表的“友好意愿”和“让步”表示感谢,并保证义和团运动那样的事件以后“决不会再发生” 。
按《议和大纲》第十二款规定,清政府谕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庆亲王奕劻为外务部总理大臣 。因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奕劻的地位和权力进一步加强 。慈禧、光绪等由西安返抵开封,奕劻也于同日赶到迎驾,懿旨赐奕劻在紫禁城内乘二人肩舆,并“赏食亲王双俸”,以资奖励 。
1903年,荣禄病死,袁世凯得知奕劻将到军机处任职,立即派亲信杨士琦给奕劻送去1张10万两的银票 。奕劻假意推辞 。杨士琦说:“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 。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候老佛爷,而老佛爷左右,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赏,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 。所以这些钱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 。”听了这番话,奕劻欣然收下了银票 。此后,袁世凯对奕劻“月有月规,节有节规,年有年规”,供奉不断 。袁世凯还和小自己17岁的奕劻长子载振结拜为兄弟,与奕劻套近乎 。
奕劻没有“辜负”袁世凯的期盼,在荣禄病故的翌日即被谕命为军机大臣 。奕劻身兼数要职,内有太后之宠,外有袁氏之助,权位日隆 。
奕劻做事,善于猜测慈禧风向,“荣辱忽焉,皆在圣意”,慈禧对其很信任 。与八国联军打过一仗之后,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 。而奕劻则视袁世凯为最可信赖的人,时常向他问计 。奕劻、袁世凯两人的势力迅速膨胀,投靠奕劻父子、袁世凯门下成了不少人升官发财的捷径 。
在清末最后十年中,奕劻与袁世凯沆瀣一气,一个掌朝,一个掌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个“大北洋”政治框架,朝野军政,大半北洋 。甚至于袁世凯在1909年下台,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军事上的垄断地位,这无疑是为清朝的灭亡备好了掘墓人 。
奕劻也不是总顺风顺水的,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往自己兜里大把捞钱,高调地成为大清国的“首富”之一 。晚清两次以反腐败的名义出现的台谏风潮,矛头都直指奕劻 。
第一次是1907年的一起“权色交易” 。奕劻的儿子、商部尚书载振出差路过天津,看中了名歌姬杨翠喜,候补道段芝贵随即用重金为美人赎身,献给载部长 。如果到此为止,无非是一段风流佳话而已 。但不久,段芝贵便被破格提拔,一跃成了黑龙江巡抚,御史赵启霖立即上奏弹劾,认定是“性贿赂” 。朝廷派了载沣等人去查,结果“查无实据”,赵启霖反被革职,激发了御史们公愤,最后,赵被复职,段巡抚被免职,载部长主动辞职 。
第二次是三年后(1910年),另一御史江春霖又向奕劻发难,弹章的题目就是《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火药味很浓,震动朝野 。江被责为“沽名钓誉”、“莠言乱政”,但处分仅是“回原衙门行走”,换个工作岗位,结果江干脆辞职,炒了朝廷的鱿鱼,一下子名动四海 。御史们群起效仿,“不让江氏一人独为君子,访查中外大臣劣迹,联名入奏,以尽职责”,掀起了舆论监督的大高潮,逼得奕劻只好请假躲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