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禹治水成功离不开哪三大助攻?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文章 , 欢迎阅读哦~
大禹所治的滔天洪水 , 始于尧之时 , 历经尧舜禹三个时代 , 可见水患之巨、之持久 , 在那种连基本的劳动工具和生存的食物都缺乏的原始社会 , 大禹能治水成功 , 哪怕在现在的我们看来 , 都是不可思议的 。因要治理如此巨大的洪水应非人力所能及 , 需有“神”助 , 方能克竟其功 。因而 , 伴随着大禹治水的是各种相应的神话传说 。从现存的史籍记载看 , 大禹治水主要得三大“神”助 , 即神兽 , 神物 , 神步 。
相传助大禹治水的神兽是应龙和神龟 。传说应龙两肋生翼 , 拍翼时鼓鼓生风 , 有呼风唤雨之能 。它的来头也不小 , 据《述异记》记载:“水虺五百年化为蛟 , 蛟千年化为龙 , 龙五百年为角龙 , 千年为应龙 。”因而应龙在龙的级别中最高 , 亦称“神龙” 。而另一个助大禹治水的神龟 , 在《尚书》中早有记载:“天与禹 , 洛出书 , 谓神龟负文而出 , 列於背 。”即是说 , 大禹治水的方法乃天所授 , 由神龟背负出洛水赠予 , 这就是著名的《洛书》 。据说在大禹治水的路上 , 前有应龙以尾画地 , 后有神龟驮息壤填渊 。大禹就这样依循着应龙尾巴划出来的溪泉凿出一条条河川 , 导引大水奔流而去 。《山海经》这样记载:“禹治水 , 有应龙以尾画地 , 即水泉流通 , 禹因而治之 。”
神龟背驮的息壤 , 就是助大禹治水的神物 。传说息壤是天上的一种神土 , 能够自生自长 , 永不耗减 , 投掷水中 , 也是如此 。传说因禹的父亲鲧以“土筑”之法治水 , 使尽浑身解数也是劳而无功 , 无奈的鲧最终上天盗取了这神奇的息壤来治水而触犯了天条 , 后被天帝处死 。对鲧之死 , 《山海经海内经》如此记述:“洪水滔天 ,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 不侍帝命 ,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当禹子承父业 , 接手洪水的治理时 , 鲧所盗的神土息壤自然也被禹继承并用于洪水的治理 。据《淮南子地形训》记载:“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 以为名山 。”通过史籍记载 ,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大禹治水的画面:神龟背驮息壤 , 一路尾随大禹前行 , 大禹从龟背上取息壤填平洪水 , 形成山丘 , 好让人们有居住的地方 。
大禹为治理洪水 , 足迹踏遍神州大地 , 命名山川 , 重划九州 , 奠定再造中华文明的地域和根基 。据《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 , 画为九州 。”在苍茫的神州大地上 , 大禹足迹所过之处 , 被称为“禹域” , 而“禹域”也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代称 。而大禹在治水行走 , 刻画九州的过程中 , 还使用了一种独特神奇的步伐 , 叫“禹步” 。传说大禹行“禹步”治水时 , 会自有神力 , 如有神助 , 能在大水畔凌风而起 , 呼风唤雨 。关于“禹步” , 在诸多典籍中均有记载 , 如战国的《尸子·广泽》记述:“禹于是疏河决江 , 十年不窥其家 , 足无爪 , 胫无毛 , 偏枯之病 , 步不能过 ,  名曰‘禹步’ 。”而记述较详细的则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往山林中 , 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 ,  折半置逢星下 , 历明堂入太阴中 , 禹步而行 , 可辟‘百邪虎狼’ 。……又禹步法:正立 ,  右足在前 , 左足在后 , 次复前右足 , 以左足从右足并 , 是一步也……如此 , 禹步之道毕矣 。”后世道教由禹步演化出了“步罡踏斗”的步法 , 行步犹如踏着北斗七星图 。这种步法后来发展成为道教的一种祷神仪式 , 据说行此步法可遣神召灵 ,  驱邪迎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