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狠刺客:为行刺成功竟让妻儿都去送死

【古代最狠刺客:为行刺成功竟让妻儿都去送死】在新闻中,“刺杀”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人们对刺客这个职业的兴趣突然变大了 。正好又有美国电影《刺客信条》刚刚上映,在片中,刺客们信守3条准则:1、不滥杀无辜 。2、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藏行迹 。3、绝不危及兄弟会 。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什么“刺客信条”呢?
中国古代刺客很多,但大都是单干户 。中国的政府历来很强大,不会容许黑社会过分坐大,因为那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所以专门以暗杀为职业的民间团体,在中国很难生存 。既然刺客没有统一的组织,那么也就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 。刺客们性格、才能各异,故事也各有曲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这众多的故事中归纳出几点共同的“刺客信条”来 。
网络配图
第一,士为知己者死 。说这句话的人是战国初年的豫让 。他是晋国人,曾经事奉范氏和中行氏,没有得到重用,无所知名 。后来改投智伯,颇受尊宠 。智伯被赵、韩、魏三家联合击灭,赵襄子最恨智伯,把他的头刷上漆作饮器 。豫让逃跑到山中,叹息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一定要给他报仇,这样我的魂魄才不感到惭愧 。”于是他多次试图刺杀赵襄子,没有成功,最终只好自杀 。
除了豫让,专诸、聂政、荆轲等著名刺客也都是为了报答恩主而行刺的 。但是他们和豫让有一点不同 。智伯尊宠豫让,是看中他的才华,欣赏他的人品,而不是要让他去做刺客,干“脏活” 。这是一份来自于心底的尊敬,所以豫让才会那样感恩戴德,誓死为智伯报仇 。但是吴公子光对专诸、韩国严仲子对聂政、燕太子丹对荆轲,从一开始就是把对方当作一件杀人工具来利用,说不上心底有多尊敬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明摆着的交易 。专诸和聂政都是一介武夫,没有太多政治头脑,别人一给重金供养,也就甘心听人驱使,为人卖命 。荆轲要滑头一些,太子丹要他去刺秦王,他并不很愿意,眼看无法推辞,也就赚足供养,车骑美女尽情享受,借口要等朋友一起去,迟迟不愿意动身,后来在太子丹的一再催促下才不得不出发 。
第二,重然诺,轻生死 。先秦时代是以世袭制为主的 。对于那些出身卑贱的士人来说,要获取富贵,实现身份地位的巨大跨越,只有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一腔热血 。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善谋略、以武力谋生的人来说,除了自己那条命,他们也实在没有更多的本钱 。而上升渠道的狭窄,造成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被看中,就需要具有其他方面的优点,让主人使用起来更加省心方便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业的伦理道德 。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一诺千金 。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尊敬的地方,正如李白《侠客行》所赞美的那样:“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
网络配图
严仲子想杀政敌——韩国的相国侠累,就奉送重金给聂政 。聂政说:“我的老母还在,我的生命还不能随便许托给别人 。”在聂母死了以后,聂政才答应帮严仲子杀人 。他对于答应对方这件事是很慎重的,一旦答应,就坚决完成刺杀任务,不再顾及自己的生命 。
当然,也有一些刺客,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中途背叛了自己的使命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执政大臣赵盾苦苦进谏劝说 。忠言逆耳,晋灵公很不高兴,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早潜入赵盾家,发现赵盾早已起来,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端坐着闭目养神 。赵盾的勤于国事和一丝不苟的威仪让鉏麑深为震撼,他感叹道:“赵盾即使在家中也不忘恭敬,真是晋国人民的好主人啊!杀害人民的主人,不忠 。但是放弃国君的命令,又没有信义 。这两点之间我犯了任何一点,都不如去死 。”他在刺客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的正义感之间无法取舍,最后只好一头碰死在门口的槐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