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在晋王杨广的推动之下,独孤皇后和宰相杨素结成了反太子联盟,对太子杨勇展开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产生了废掉太子、改立晋王的想法 。不过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还得征得宰相的赞同 。而当隋文帝拿这件事去问老宰相高熲的时候,高熲却一口否决了 。那么高熲为什么要反对?高熲的反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呢?
高熲是非比寻常的,是重要的辅政大臣,他的否决就难办 。二十年,没一件事,高熲与隋文帝不是同心同德的 。在太子问题上,高熲为什么一定反对呢?人们往往想到一桩公案 。说他曾与杨广因张丽华发生矛盾 。平陈战争时,杨广是名义上的统帅 。后来占领建康城时,高熲做善后工作时,处理战犯时,张丽华是高居榜首的 。她本是首席战犯,高熲准备实施死刑时,接到杨广快,想留她下来 。高熲答复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 。不能这样 。高熲不给杨广面子,杨广放出话来,今后一定报复你的 。结下了仇恨了 。杨广当太子太皇帝,高熲就不会有好下场,所以高坚决反对这事,历史都是这样记载,我个人觉得不可靠 。三个理由:一是杨广有远大理想,致力于营造不近女色的形象,才赢得父母的欣赏 。这样的理想与道德自律,怎么会在战争时刻去护她呢 。二是张丽华儿子当时十五岁,而这时杨广只二十来岁,年龄上不太可能 。三是,南方的一些史书,都明确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 。这一点上与高熲不矛盾 。所以,这个内容不可靠 。那为什么高熲要反对呢?公的方面,有经验的政治家,他深知废长立幼会引起政治斗争,这在历史上有教训 。私的上,他与杨勇是儿女亲家 。太子倒台,他的身份也会难立足 。也不宜反对杨勇 。两方面原因,让他坚决维护 。
要说在隋文帝的朝廷里,高熲绝对是一位重量级人物 。多年来隋文帝对他极为倚重,赞扬备至 。因此高熲对太子杨勇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伞 。有了高熲的支持,太子的位置就会安全一些 。但问题是,高熲这把保护伞会不会永远撑下去呢?
【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高熲自己是自身难保了 。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独孤皇后,他们不是不错吗?先前好,是因为他出自独孤信门下,高熲一肯不弃故主,赢得了独孤皇后的信任 。但是,她强悍,一旦她不喜欢高熲时,杀伤力也比任何人大 。这时,她恰恰与高熲翻脸了 。一件事是因为她怀疑他瞧不起她 。隋文帝到晚年,出错了,严重的生活错误 。修了仁寿宫,避暑,心态不错,心情好,看美人也不一般了,看中了气度不凡的宫女 。一问,是尉迟迥的孙女 。这可是隋文帝称帝最大的障碍 。当时三总和反叛,为首的就是他 。后来,被杀,她才被没入宫,这一节让他涌起了一股豪情,一比才知道 。年轻宫女,独孤皇后哪里比得上呀?他忘了誓言与独孤皇后的厉害了 。但是独孤皇后一直盯着,马上她知道了,装不知道 。照样一起上朝,回来就干掉了小宫女 。心中窝火 。一个宫女都保护不了,皇帝多窝囊呀 。绝对没有废掉皇后的勇气 。不能影响政治大局 。怎么办?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 。”大臣们着急了,赶紧追吧,高熲与杨素去追 。追到,叩马苦谏 。隋文帝长叹,“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高熲劝他了,“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是找台阶下 。犯不着抛弃天下 。隋文帝就还是回去了 。独孤皇后也陪了不是,本来这事过去了 。几天后,独孤皇后打听到这个细节,高熲不过是家臣,怎么这样轻视我呢?怎么说我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呢?从此不满了 。多冤了,和事佬的这话,得罪了一个人 。这样的皇后,得罪一次就够受了,没想到还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