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

你所不知道的明朝牛人王阳明
他,曾经放荡不羁,天性叛逆,却成为一代圣贤,他,曾经泛滥词章,错会圣人之意,却功成名就,他,不拘一格,立德立言立功,对于这么一个曾经的浪荡子弟,却最终能流传千古,开山立宗,成为一代圣人,致良知,行知合一,格物致知,心即理也,影响无数华夏儿女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他是王阳明 。
另一个他,是诸子百家之中最鹤立鸡群的门派纵横家的鼻祖,千百年来,是否有其人,众说纷纭 。谋略高深,踪影飘忽,隐于鬼谷,不争而与天下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弟子人人卓越,个个非凡,皆能立不世之功,他是纵横家的创立者——鬼谷子 。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王阳明,厌恶鬼谷子,但却不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尊称——圣人 。王阳明自幼立志要做第一等事,做圣人,阳明心学更是成为后世显学,流传百年 。鬼谷子纵横捭阖,更以圣人之智,圣人之能让其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无不成为一代雄杰 。若论百家学派智慧,阿信佩服三人,分别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和新儒家心学开创者王阳明 。
鬼谷子的思想虽主要以游说为主,但其实是权谋谋略学,修辞学的著作,其弟子中苏秦张仪为纵横家,孙膑庞涓为兵家,在战国,纵横家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有人说鬼谷子是道家之学,其实鬼谷子融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的思想,以纵横捭阖为学派思想核心,为出世入世之学 。鬼谷子思想并非只能用于游说,其弟子孙膑也是兵家的翘楚 。
荀子,思想深邃,首提人性本恶之说,其弟子韩非,李斯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对于荀子之言,博大精深,不敢妄加论断 。
王阳明,新儒家心学的创立者,被称为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其创立的心学称为明朝中晚期的显学,徐阶,张居正,黄宗羲等人无不受其影响,其学说远传日本,朝鲜,甚至影响了明治维新时期西乡隆盛、広瀬武夫等人 。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的一句“一生伏首拜阳明”更是道出了阳明学的神奇 。那么有趣的问题出来了,心学难道不是学问吗?怎么能用来打仗呢?
而实际上王阳明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下马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上马就可征战沙场,建立不世之功 。其江西剿匪,平叛宁王之乱,更被传为美谈 。
通过这对比鬼谷子和王阳明,我们会发现,原来圣人并不是挂在墙上的,他们曾经都在各自的时代发挥了最大的能量 。鬼谷子纵横学可以游说诸侯,合纵连横,也可以成为带兵打仗,王阳明的心学可以开坛讲学,也可以征战沙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古人说的圣人其实是一样的,他们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他们的思维虽然有分歧,方向不同,但是圣人之道是一样的 。
王阳明说,去人欲存天理,这点与理学高度相似 。格尽私欲就是天理,心即理也 。去除蒙蔽心之私欲,回归心之本然 。王阳明又说行知合一,行与知是一体,提出要想恢复良知本来面貌的前提就是行知合一 。所以才要致良知,并且王阳明认为心的纯度很重要 。人欲不除,则心不复明 。或许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可以说明问题 。心的本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 。
鬼谷子的命题是捭阖人心,纵横天下,作为权谋学的鼻祖,鬼谷子和荀子一样看到了人性本恶的特点,简而言之,鬼谷子看到了人性是自私的这个特征,加以利用,也就是“用私欲成天理” 。前面我们说了鬼谷子思维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那么会不会消化不良呢?答不会,因为鬼谷子看的是人,其次才是学说 。每一个学说都是在人的基础上建立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每个人的私欲不同,所以如果说是融合,不如说是利用 。比如儒家的一些人好名声,轻财货,法家的一些人好财货,轻交情等等,鬼谷子在用在扩大他们的私欲,而利用他们,而鬼谷子自己本人则是一个格尽私欲之人,就像棋手一般是一个理性人,输赢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