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家代表人物:没有留下真名的军事家孙膑

导读: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少军事典故的军事家,如“围魏救赵”,如“添兵减灶”等等;他是一位刑余之后的残疾人,之所以受刑,是因为同行的忌妒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大名鼎鼎,但其实是有姓无名 。司马迁称之为“孙膑”,而这个膑字,《辞源》的解释是:一、胫骨,膝盖骨;二、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一种酷刑 。即便在后来的魏晋时期,虽有名士们闹出了许多荒唐事,但也还无人荒唐到用“膑”这样倒霉的字眼来取名的,更何况是在各种流派思想撞击的火花最为壮观的战国时代呢?因此,我们虽仍照司马迁老先生之称呼谓其孙膑,但认为他是没有留下真名的军事家,应是不误的 。
司马迁断定,孙膑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人 。他认为在孙武离世一百多年后,孙膑出生了,然具体的出生地也不详,只知在“阿、鄄之间”,鄄即今山东省之鄄城,那么孙膑是山东人 。这种有点似是而非的叙述,我们不能苛求于司马老先生,毕竟,那时能保护史料留传的方法不多 。然当今有位为某庞大“孙子兵法研究会的会长”,在其精美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孙子某某世孙”字样 。孙子离世才一百多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记其子孙时已语焉不详,真不知这位“研究会会长”是如何“研究”出自己是“孙子第某某代孙”来的!
孙膑年轻时,和一个叫庞涓的人一道学习兵法 。跟谁学,司马迁没有说,后人补充说是跟随鬼谷子学的,算野史,供参考而已 。庞涓先一步出师,到了魏国,受到重用拜为将 。当上了将军的庞涓却悬着一颗心,那就是惧怕他的同门师友孙膑,因为他自知才能不及孙膑,若孙膑也来到魏国,那么,凭本事将会得到魏王更大的重用;若孙膑投奔他国,在战乱无一日停息的那个时代,他又难免和孙膑在战场上相见,一旦相见,他自知不敌 。于是,他将孙膑骗到魏国,捏造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不仅在孙膑的脸上刺了表明孙膑是罪犯的字,还惨无人道地给孙膑施了膑刑 。孙膑的膝盖骨被剔去了,成了个残废之人,后人便以“膑”名之,反到将他的真名忘了 。好在名字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孙膑原来符号的丢失,并不影响他伟大而真实的存在 。
孙膑脸上被刺下了侮辱人格的字,而且再不能行走,庞涓那颗悬着的小心眼终于放下来了 。一个残废得不能行走的罪犯,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时,齐国有位使者来到魏国,孙膑设法偷偷地去拜望了齐国使者,向使者叙说了自己的遭遇 。齐国使者一听,知道孙膑确是一位有才之人,而且很同情他的遭遇,便在使命完成后归国时,悄悄地将孙膑藏在车中载到了齐国,并推荐给了齐国的重臣田忌 。田忌留下了孙膑,而且很友好地对待他 。
孙膑在田忌府上虽然受到善待,但还没得到重视,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孙膑还没有机会展示他的才学 。而这机会很快就来了 。那时齐国的王公贵族间有一种赌博游戏,就是轮番骑马飞奔比赛,一般是每次跑三轮,以跑得快的次数多为胜 。齐威王也喜欢这种赌博游戏 。田忌每次与齐威王比,都很难取胜 。孙膑在旁看后对田忌说:你的马比之大王的马来,并不差多少,我给你调换一下出发次序,你就一定胜出 。田忌相信孙膑,便又和齐威王加大赌注比赛 。临比赛时,孙膑告诉田忌:你和大王的马,都有上中下三等 。你将下马对大王的上马,将上马对大王的中马,再将中马对大王的下马就可以了 。田忌照此次序派马跑下来,一负二胜,果然胜了齐威王 。这一样,田忌也就相信了孙膑的才能,于是将他推荐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以兵法问之,叹服,便拜孙膑为军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