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败原型竟是他!八卦掌宗师董海川自宫之谜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武术 。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
在清末董海川于北京成名以前 , 并没有八卦掌的流传 , 所以后人都尊董海川为八卦掌的创始人 。
董海川 , 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人 。逝于光绪六年(1880年)冬 , 享年八十有四 。由弟子尹福诸人茔葬于北京东直门外 , 红桥大道旁 , 1981年被迁葬到北京万安公墓的现址 。相传他年少在乡里即以勇力闻名 , 但是对于他习武的经过没有任何明确的记载 。清光绪三十年 , 由董的大弟子尹福带头立的‘文安董公墓志’里说明‘访友于江皖’ 。由此约略的说明董海川的武艺是在江皖访友以后才有突破性的进步 。至于访过何人 , 切磋过何技 , 拜过名师习艺没有均没有提供解答 。到了第三代的姜容樵 , 在其著作的‘写真形意母拳’一书里说‘文安董海川先生访道雪花山’ 。但是姜在黄柏年的‘龙形八卦拳’的序文里又说‘董太夫子海川先生 , 访道于江南渝花山’ 。前后矛盾 , 而且江南并没有雪花山或渝花山 。基本上 , 董海川习艺的经过可能永远是个没有谜底的谜了 。
董到北京以后 , 不知道为何原因自宫做了太监 。原在肃亲王府为仆役 , 后来得到肃亲王的赏识而成为王府护院 , 自此以后即在北京以武艺高超闻名 。
坊间相传:一日王府宴客 , 董负责上菜 , 但是因为宾客拥挤 , 董不得已偷偷施展轻工而为肃亲王见到 。肃亲王极爱好武艺 , 于是请董表演 。此后提拔董为王府护院 。董升为护院以后 , 原来王府的沙姓护院感到嫉妒 , 夫妇两人曾带著手枪联手暗算董;董相当机警的将两人制服 。这一段由仆役升为护院的经过坊间有许多版本 , 也都有破绽处 , 不足为信 。记载于此聊供参考而已 。
有关董自宫为奴的原因 , 也有许多说法 。卞人杰在‘国技概论’里引用福源上人(八卦掌第三代 , 史季东的弟子)说‘董海川原为江洋大盗 , 因积案太多而出家 。后来故态复萌 , 官府追缉甚急 , 董无奈乃自宫为宦官 。又据孙存周先生言:“董氏可能因故忏悔而自宫为太监 。”以上二说流传已广 , 然而并不可靠 。如果董海川真是被官府追缉的大盗 , 以董的功夫随便往深山僻壤隐身 , 绝无困难 。如果为了忏悔 , 方法更多;走阉割之途应不似壮夫所为 。以往做太监的多是穷苦人家活不下去的最后选择 , 一般人只要有口饭吃 , 不会选择此下下之策 。而且太监在宫府任仆役 , 对于其心性和背景挑选很严 , 不可能收个来历不明的江洋大盗在王府里 。另外满清的王公贵族极为爱好武艺 , 若有一身好武艺不难谋得护院 , 保镖之职;实在不必经由太监之途来得到晋升的必要 。
据八极拳名宿刘云樵(亦是八卦掌传人)所言:“八卦掌的走圈要夹裆 , 对肾囊的摩擦甚多;加上八卦掌内修以练精入手 , 年轻人肾火旺则忍耐不住 。”据记载刘云樵弟子在练八卦掌时 , 刘云樵时常关照要千万忍耐欲火 , 以免妨碍八卦掌的进步 。据刘云樵揣测:董当年可能也有欲火难驭的苦恼 , 为了修练功夫而痛下决心自宫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 , 那么董海川为了功夫出人头地所下的决心和毅力 , 绝对可以造就他后来的成就 。这样理论上虽然成立 , 但八卦掌岂不变成了“葵花宝典”?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难怪有人分析金庸创作“东方不败”这个人物时参考的原型就是董海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