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极有政治手腕的女人( 三 )


刘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 。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
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 。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
善待皇子生母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 。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 。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 。起初,刘娥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劝说,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 。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
不做女皇帝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 。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 。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 。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 。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
良后寿终
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 。”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
仁宗正自伤感,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 。仁宗震惊,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 。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 。”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 。”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