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名声远播的十全武功:乾隆十大战绩( 三 )


清军初定伊犁后,因该地无粮,大兵不能久留,乾隆帝旋命撤离,留班第、鄂容安、萨拉尔率五百士兵驻守伊犁 。力量单薄,孤悬边塞,造成了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的机会 。
阿睦尔撒纳的降清并非出于真诚,他是想利用清军击败达瓦齐后,自立为汗 。清朝大臣中有人对其持怀疑态度,提出防范意见,却受到乾隆帝的严厉斥责 。出师前,投清的原准噶尔部骁将玛木特曾向乾隆帝劝谏说:“阿睦尔撒纳豺狼也,虽降不可往,往必为殃 。”但乾隆帝不以为然,反而听信阿睦尔撒纳之言,对玛木特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当时准噶尔土崩瓦解已是大势所趋,平准并非缺了阿睦尔撒纳就不行 。正是由于乾隆帝过分自信,听不得大臣们的意见,将阿睦尔撒纳放虎归山,最终酿成大乱 。
清军抵达伊犁后,仍将厄鲁特分封为四部,台吉车凌封为都尔伯特部汗,始终忠谨 。阿睦尔撒纳封为辉特汗,论功行赏时封为双亲王,食双俸 。但阿睦尔撒纳欲壑难填,图谋割据,献媚于随军的乾隆帝长婿色布腾巴尔珠尔,挑拨他与班第的关系 。又在色布腾巴尔珠尔返京时,托其探听皇帝对阿睦尔撒纳总统四部的意向 。乾隆帝对此当然不能容忍,密令班第相机行事,即于军中正法,勿贻后患 。但班第因身边兵少,不敢贸然下手,就催促阿睦尔撒纳与各部首领同行去热河避暑山庄朝觐,命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同行监视 。殊不知乾隆帝与班第的密信内容,已由喀尔喀郡王青滚杂卜泄露给阿睦尔撒纳,他行至乌伦古河叛逃而去 。其同伙随即响应,抢劫台站,切断军报文书,在伊犁煽动大规模叛乱 。班第等率五百士兵边战边退,陷于重围,与鄂容安战败自杀 。乾隆帝有《双烈诗》述其事,叹息“初若听我言,宁有今日不” 。何尝不是对二臣没有遵旨行事的薄谴 。乾隆帝没有想到的是,他十分倚重的阿睦尔撒纳成了叛首,而他曾怀疑的玛木特倒成了反对叛乱的不屈烈士 。玛木特在论功行赏时仅封为三等公,此时仍奋勇突围,杀敌三人,终因久病未愈,不幸被捕 。阿睦尔撒纳假意抚慰,劝诱玛木特参加叛乱,被他大义凛然地唾骂 。阿睦尔撒纳恼羞成怒,下令将他活活勒死 。乾隆帝深为震动,写下《玛木特诗》述其事,称赞“烈士何处无,未可分域乡 。录实隐括词,千载流声芳” 。而萨拉尔被俘归降,被押解至京 。乾隆帝念其最先归顺,未可责之大节,宽大处理,复授为内大臣 。班第、鄂容安、萨拉尔三人都被列入紫光阁五十功臣 。
叛乱之初,响应者尚不多 。定西将军永常拥兵六千驻乌鲁木齐,乾隆帝命令他西进救援班第,他托词兵少粮缺,反而撤退至巴里坤 。乾隆帝下令将永常革职,拿解来京,途中永常发病死于陕西临潼 。
【乾隆皇帝名声远播的十全武功:乾隆十大战绩】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初,清军再次两路出击,三月收复伊犁 。追剿中,参赞大臣玉保听说阿睦尔撒纳已被擒获,派人报告,定西将军策楞未辨真伪,立即红旗报捷 。乾隆帝非常高兴,宣示军务告竣并封赏诸将,各省督抚亦纷纷奏折祝贺 。不料这是假消息,使乾隆帝空欢喜一场,下令将策楞、玉保革职,拿解来京,两人在途中被叛军杀害 。阿睦尔撒纳逃入哈萨克,清军侦知仅在二三里外,争欲进击 。阿睦尔撒纳又派人哄骗,说哈萨克首领阿布赉赶到后就擒献阿睦尔撒纳 。定西将军达尔党阿信以为真,怕与哈萨克失和,制止士兵前进,使阿睦尔撒纳再次逃脱 。达尔党阿亦被革职解京 。
乾隆帝因先前阿睦尔撒纳叛逃,迁怒于同行的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毫不留情地赐令自尽 。他是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和土谢图汗的弟弟,是极有影响的喀尔喀上层人物 。喀尔喀郡王青滚杂卜利用不满情绪,举起反清的叛旗,助长了伊犁叛军的气势,使定边右副将军兆惠所部二千余人撤退中几度陷于重围,在增援下才得以解围,返回巴里坤休整 。乾隆帝及时安抚喀尔喀上层人物,迅速平定青滚杂卜的叛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