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成功的舆论策划:造假证据除掉劲敌袁崇焕

皇太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广告策划人,而且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广告策划人 。
广告者,吆喝也;策划者,琢磨也 。所以广告策划人,就是琢磨如何吆喝的人 。
吆喝什么呢?将自己的观念出售给大众,就是忽悠大众都来买你的东西,如果你吆喝的成功,那么你的人生自然也就会成功;如果你吆喝不明白,无法把你自己的人生理念推销出去,那你这辈子铁定没咒念 。
说到卖吆喝,皇太极堪称人类广告史上的奇才,这家伙老早就在书本中发现了另一个秘密:一句好的口号,胜过辛苦半辈子……说明白了就是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一桶汗水不如一星口水……所以皇太极将他的主要精力,转到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 。
【皇太极成功的舆论策划:造假证据除掉劲敌袁崇焕】 人的创造能力,犹如泉水,是不会枯竭的 。但是,人的创造力也正犹如泉水,需要一个积累阶段 。如果过度开采使用,或是掠夺性开发使用,那这汪清泉多半会成为死泉 。
皇太极也是这样,他创造了皇太极这个名字,创造了满洲这个称呼,创造了大清这个标志,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创意都是突破性的,堪称惊天地而泣鬼神 。但是这么频繁的创造,饶是皇太极天纵奇才,也需要休养生息 。然而他在新开创的大清国却是不可替代的,大清要问鼎天下、蚕食中原,少了皇太极,是万万不成的 。
所以皇太极只能是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强挺着坚持在创意的岗位上 。可是他已经创造不出来更多的怪花样了,那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那就抄吧……皇太极想 。
于是史书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段故事:本朝自攻抚顺后,明人望风而溃,无敢撄其锋者,唯明巡抚袁崇焕固守宁远,攻之六月未下 。高皇拂然曰:“何戆儿乃敢阻我兵力?”因罢兵归 。故文皇深蓄大仇,必欲甘心于袁 。己巳冬,大兵既抵燕,崇焕千里入援,自恃功高 。文皇乃擒明杨太监监于帐中,密札鲍承先在帐外私语曰:“今日上退兵乃袁巡抚意,不日伊即输诚矣 。”复阴纵杨监归 。明庄烈帝信其间,乃立磔崇焕 。举朝无以为枉者,殊不知中帝之间也 。这一段文字,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太极巧设离间计,干掉大明帝国的忠臣良将袁崇焕”的故事了 。可是这么一段故事,却明摆着是从《三国演义》中抄来的,是三国周郎赤壁的《蒋干盗书》那一段 。
尽管这两件事情,一个是小说家的演义,一个是史书上的记载,虽然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没任何区别,但我们凭什么又断言这史书上的记载,肯定是杜撰的呢?
这是因为,明清交战的时代,电话还没有发明出来,互联网也没得有,至少大明的崇祯皇帝和宁远的守将袁崇焕之间,铁定是没有QQ联系的 。崇祯想了解前线的情报,一半是依据一年半载前的资料推断,另一半则是十足十的瞎猜 。既然是瞎猜,就有人会大胆瞎猜,拒绝求证——说明白了就是,任何一个边关守将,京城里每一天都布满了他叛变投敌的消息,这些消息,有的是敌人间谍为了扰乱人心,故意散布的;有的是朝中政敌为了攻击对手,故意传播的;有的是坊间百姓闲着没事,自己瞎说乱猜的……如果这些消息也足以取信的话,崇祯皇帝那得杀多少人?
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真的是对这些消息确信无疑,并依据这些传言剿杀那些忠于大明天下的重臣们,史上有崇祯五十相之说,又有崇祯性情好猜疑之说……他凭什么猜疑?就是因为负面的消息太多,就是根据这些压根靠不住的市井传言,他或杀或关,干掉了四十多位重臣 。
也就是说,等到皇太极琢磨设反奸间的时候,在崇祯的案头上,有关袁崇焕谋反的内部报告,恐怕已经堆成小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