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廉吏第五伦:做了三公高官却自己锄草养马

【东汉廉吏第五伦:做了三公高官却自己锄草养马】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 。东汉时期大臣 。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于新朝王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 。因不满自己仕途难进,便改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居河东,号为道士 。
东汉建武(25年—56年)年间,第五伦被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负责监督铸钱,领长安市场 。后被举为孝廉,候补淮阳国医工长,但没有到任 。追拜会稽太守 。永平年间,任蜀郡太守 。永平十八年(75年),接替牟融任司空,为三公正直无畏、不惧权贵 。晚年屡求辞职,于元和三年(86年)逊位,数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余岁 。
第五伦生性正直,同情百姓 。无论在哪儿做官,都以为民解忧为己任 。早在他担任京兆尹主簿时,具体负责长安城内的市场交易 。他认真校正秤、斗、尺等度量衡器具,严格市场管理,很少发生缺斤短两的事 。即使买卖双方有时出现争执,只要他一出面,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
在蜀郡太守职位上,他鉴于郡府中的属吏从官皆多豪富,耀武扬威,竞相摆阔,致使百姓叫苦连天 。于是采取果断措施,将富户出身的官吏全部裁汰,另选清贫正直之士替代,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反腐倡廉 。从此,当地不正之风渐渐消停,吏治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他还认真考核每一个属吏,向上举荐了很多德才兼备者 。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受到重用 。如乡官云贺,曾被朝廷摧升为九江郡、沛郡太守,位居九卿一级 。
第五伦一身正气,凡事秉公而行,从不曲意逢迎 。
汉章帝时,外戚当权,为官者多如墙头草,随风摇摆 。第五伦却屡屡上书,抨击时弊,要求抑制外戚势力 。他还明确提出对外戚不能“职事以任之”,为此而多有得罪,亦不稍变 。其间,第五伦的子孙们经常劝他说话办事不要太峭直,不要得罪人太多,尤其不要得罪朝中显贵 。但是,他每次都“辄叱遣之” 。他说:忠君爱民必须“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不然,就不是真正的忠臣孝子 。
第五伦虽然身居高位,但他还有一个独到之处,那就是勇于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 。有一次,有人问他:“你一向尽心公事,难道就没有私情杂念了吗?”他诚恳地回答道:“有 。”并且举例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逢三公选拔人才,我心里总不能忘记那个人 。尽管那人最终并没有被录用,却说明我仍然有私心 。再就是:我的侄子生病时,我一夜曾去看他十来次;我的儿子生病时,有一次没能去看他,竟落得彻夜未眠 。若是其他人的孩子生了病,我就不可能会这样 。这不说明我还有私心么?”
第五伦于章帝元和三年(86年)告老还乡,数年后去世,享年80多岁 。其子孙在其清正家风影响下,亦多有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者 。可见一个人的德行,立己身,传于后世 。
第五伦的种种事迹,根本上在于他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即执政为民的公道之心,并用这种价值观去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其内化于心,施行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