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中国历史上能打的战将数不胜数,但能以武将身份被写进《古文观止》的为数很少,只有秦司马错、西汉李凌和东汉马援,而能够作为开国功臣被写进《古文观止》的则只有马援一人了 。
作为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为光武帝刘秀平定了西北隗嚣这一劲敌,他也因此被刘秀任命为陇西太守 。在陇西太守任上,马援一共做了六年 。由于他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之后,他先后以伏波将军的身份南下,平定了交趾郡叛乱,主动出征扶风,抗击匈奴、乌桓的进攻 。可以说为东汉南征北战 。
此时的刘秀,对马援可谓宠爱有加,平定交趾郡叛乱回到京城后,刘秀赐给马援一辆兵车,让他上朝与九卿同列 。再出征扶风时,刘秀命令百官都去送行 。然而仅仅四年后,刘秀就下令追收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马援去世时,其家人甚至不敢将其埋葬在早先选好的墓地,只是草草埋葬于郊外 。
其中的变故,还得从公元48年南方武陵暴动说起 。
南方武陵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灭 。时年62岁的马援,请命南征 。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本不同意 。马援当面向光武帝请战,说“臣尚能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光武帝见马援豪气依然,雄心犹在,很感动,笑道“矍铄哉是翁也”,于是派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人领四万人远征武陵 。
马援部队南进面临两条路的选择: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 。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路平坦 。耿舒主张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山,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 。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便上表说明情况,请光武帝裁决,光武帝同意马援的意见 。
马援率军进入壶头山,没想到,蛮兵据高凭险,禁守关隘 。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 。加上天气酷热难耐,很多汉军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 。一时,部队陷入困境 。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洞窟,以避炎热,虽困难重重,但马援壮心不减 。每当敌人登山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出来观察敌情 。手下将士深为感动 。
耿舒却在此时写信给其兄,告了马援一状,说马援带兵不慎,兵马伤亡惨重 。光武帝得知后,于是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 。
梁松本与马援有世交之谊,但最后却与之反目,原因复杂 。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去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回礼 。梁松当时正受光武帝宠信,朝廷公卿以下对他都非常忌惮 。马援认为自己和梁松的父亲是朋友,梁松现在虽受宠,但也不能乱了礼数 。
后来,又因为马援的一封家书,梁松被光武帝杖责,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 。
一生不附权贵、天真的马援,就这样把梁松得罪了 。
梁松到壶头山时,马援已经死了 。旧恨难消的梁松,乘机诬陷马援 。光武帝大怒,追收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
四年前征讨匈奴,光武帝令百官相送马援,四年后南征武陵,马援尸骨未寒,就被收回了侯印 。
可怜的马家人还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不知马援究竟何罪,惶恐不安 。马援的尸体被运回后,家人不敢埋在原来选好的坟地,而是在城西买了几亩地,草草埋葬 。马援的宾朋故旧,也不敢到马援家去吊唁,马家境况凄凉 。葬完马援,马援的侄子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们用草绳捆在一起,到朝廷请罪 。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给他们看,家人才知道马援蒙受了天大的冤枉 。马援妻子知道事情原委后,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 。光武帝这才令厚葬马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