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诸葛亮多少财产( 四 )


15顷地 , 对于一个宰相来说 , 多不多呢?可以举同时代的例子 。魏国将领满宠 , 晚年官封太尉 , 魏明帝一次赏赐他50顷田 , 还有谷500斛 , 钱20万 。吴国将领蒋钦受命去打关羽 , 不幸在行军途中病亡 , 孙权为表彰他 , 也为抚慰他的妻、子 , 赐给他的妻、子200顷田 , 还有芜湖民200户 。吴国国主孙皓于公元280年投降晋朝后 , 前往洛阳 , 晋武帝赏给他30顷田 , 每年谷5000斛、钱50万、绢500匹、绵500斤 。比较而言 , 诸葛亮的田产 , 只能算是区区之数 。他没有必要向朝廷隐匿这15顷地 。他说出这15顷地 , 于他毫发无损 。
诸葛亮在上述给后主刘禅的奏章中 , 特别说明了他及家人的收入来源 。一共两块:15顷田和800棵桑树的收入;担任宰相职务的收入 。前一项收入供家人使用 , 大致可保自给有余 。后一项收入供诸葛亮本人使用 , 解决他“随身衣食”问题 。除了这两项收入 , 诸葛亮再无别的进账 。他所说“别无调度” , 意为没有其他“安排” , 没有“征调” , 亦即没有授意或暗示别人给自己送钱送物 , 没有让官府为自己额外报销费用 。他所说“不别治生 , 以长尽寸” , 意为他本人不另外经营家业 , 包括从事商业活动 , 不靠经营活动增加个人和家庭收入 。由此可见 , 诸葛亮的收入全部正当合法 。他谢世以后 , 朝廷了解到 , 他生前果然做到了申报财产的奏章中说的“不使内有余帛 , 外有赢财” 。诸葛亮的确是淡泊自守 , 自奉清俭 。他既无灰色收入 , 更无黑色收入 , 心地坦荡 , 因而毋须隐匿任何事 。
司马光和魏征的财产也不算多 , 来源都说得清楚 。他们都是心底光明、心中无私、襟怀坦白的官员 。就拿司马光来说 , 他奉行无事不可对人言的信条 。《宋史·司马光传》说:“(司马光)自言:吾无过人者 , 但平生所为 , 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他与人交谈 , 总是直言无所隐 , 而且一辈子都是如此 。司马光和魏征 , 为何没有像诸葛亮那样主动申报财产呢?显然不是因为不敢把财产拿到阳光下晒 。他们自律都很严 , 不贪钱财 , 不好声色 , 除了官俸以外 , 没有任何非法收入 , 显然是不用害怕公开家庭财产的 。
清白做官如司马光、魏征者 , 根本就没有什么要向朝廷隐瞒的 。或许是因为 , 朝廷没有订立官员申报财产的制度 , 他们也就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须知在封建时代 , 在申报财产方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是会招人忌恨的 。
申报财产为何在封建时代得不到推广
诸葛亮申报财产后 , 外界反应似乎很冷淡 。一方面 , 蜀汉朝廷放着诸葛亮这么好的典型不予推广 , 另一方面 , 未见官员仿效诸葛亮申报财产 。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 , 都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极力推崇和推荐的人物 , 他们中竟无一人以诸葛亮为标榜 , 申报家庭财产 。又如蜀汉大将军、后期主要支柱姜维 , 自身做到了清廉、俭朴 。《三国志·姜维传》引郤正的话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 , 处群臣之右 , 宅舍弊薄 , 资财无余 , 侧室无妾媵之亵 , 后庭无声乐之娱 , 衣服取供 , 舆马取备 , 饮食节制 , 不奢不约 , 官给费用 , 随手消尽……如姜维之乐学不倦 , 清素节约 , 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称得上是诸葛亮之后蜀汉又一个清俭官员的典型 , 但他也没有学诸葛亮申报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