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梦溪笔谈:沈括还能胜任外交官等三个角色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 。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 。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 梦溪笔谈 》和《 忘怀录 》等 。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经说:"沈括这样的人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 梦溪笔谈 》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
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历史上的这名多才多艺的才子,都是有褒无贬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对历史的不完全认识 。人无完人,作为参与北宋改革大潮中的一名政治家,沈括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病 。沈括深知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边,对自己的好朋友苏东坡谗言陷害,在神宗面前检举揭发苏东坡诗中有讥讽政府的倾向 。王安石作为一名讲究人品的文化大师,重视过沈括,最终也得出沈括是一名不可亲近的小人的结论 。当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 。
成绩斐然的科学家
沈括博学多才,《 宋史·本传 》记载:"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即使就自然科学而言,沈括的贡献也是多学科性的,涉及广阔的领域 。
首先,沈括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他写了《 圩田五说 》、《 万春圩图书 》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 。而且沈括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编成《 修城法式条约 》和《 边州阵法 》等军事著作 。
【不光是梦溪笔谈:沈括还能胜任外交官等三个角色】 沈括还是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负责领导司天监以后,研究改革了浑仪(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改进了测影方法 。沈括把他的研究成果写成《 浑仪议 》、《 浮漏议 》和《 景表议 》三篇论文,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晚年时候,沈括提出了用"十二气历"( 纯粹的阳历)代替原来的历法(阴阳合历)的主张,这个历法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阳历),在分月上甚至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
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 。他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 。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珍贵的 。《 梦溪笔谈 》中所记载的这方面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磁学,沈括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偏角问题 。他指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时候才发现,比沈括的发现晚了400年 。
在化学方面,沈括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并且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 。"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他观察研究了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 。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对化石的性质才开始有所论述,这比沈括的推论晚了4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