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无法弥补的八大遗憾: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二 )


就在焚书的次年,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发生了一起“坑儒生”的事 。公子扶苏受到牵连被叱到边塞去了 。天下便一步步落到了秦二世、赵高等人的手里 。秦始皇想借“焚书坑儒”来达到稳固自己江山社稷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李斯想借“焚书坑儒”来为自己扬名立万的目的也随着自己被赵高“腰斩”而彻底落空了 。
经历这一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后,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历史记载、文化典籍、宫廷记事和民间传奇故事等无法估量的历史宝藏,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得出来 。要不是孔圣人家中的影壁里藏着《尚书》,“五经四书”恐怕就要少一经了 。
这不能不算做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化浩劫带来的千古遗憾 。
三:阿房宫的损毁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是历史记载当中最为雄伟的宫殿建筑了 。
无论是前三代还是后来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间,再也没有任何古代的建筑可以和阿房宫相比较高低了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 。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 。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即阿房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 。
秦时一尺约合0.23米 。以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计,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当约六百九十米,南北深进一百一十五米,占地面积约八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
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在这里,杜牧把阿房宫的诞生与六国的覆灭直接联系起来,可见在秦覆灭一千多年后的唐代,阿房宫之雄伟大气的形象还深深影响着那时的人们 。其“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气势,借杜牧的《阿房宫赋》流传于千年后的今朝,至今仍令人想入非非 。
但阿房宫这座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与现在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之间有些什么传承关系?是否有些当时建筑时奇巧的工艺没能流传下来?这些看来都将是千古之谜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房宫能够留存到现在,她一定比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卢浮宫要壮观得多!从秦始皇陵墓陪葬的车马坑里出土的铜车马上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工艺是远远超乎我们想像的!而如果阿房宫能存留到现在,对我国建筑技术和工艺将有多么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啊!
【中国历史上无法弥补的八大遗憾:传国玉玺下落之谜】四:华佗《青囊书》的焚毁
华佗行医在东汉末年,是中国最早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医生 。
他一生的传奇医术令历代国人叹服 。单是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事迹就被写入了正史、改编为各种戏剧,广为流传在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