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莲英为慈禧梳头受宠不衰?慈禧与李莲英( 二 )


1886年,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慈禧太后拟派醇亲王奕澴,但奕澴系光绪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于是主动要求让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没有二心 。慈禧太后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让李莲英出去见见世面,风光一下,于是醇亲王便作为朝廷的正使、李莲英作为副使,前去视察北洋海军 。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这在其他朝代不奇怪,但在清代历史上则是第一次 。
要是换了安德海,那尾巴肯定翘到天上去了,李莲英则不然 。为避免别人说闲话,李莲英出发前特别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按理太监最高只能获得四品顶戴),然后规规矩矩的跟在醇亲王后出发了 。一路上,李莲英丝毫没有钦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亲王的后,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莲英是专门派来伺候醇亲王的 。就连晚上醇亲王洗脚,都是李莲英亲自给打热水,还说自己以前没机会伺候王爷,这次一定要尽点孝心,一下把醇亲王感动得连连拱手,回去后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的忠诚可嘉 。
检阅时,按说李莲英也是检阅人员之一,但李莲英刻意和醇亲王、李鸿章保持距离,他拿着醇亲王的大烟袋,退后半步,低眉敛目,看起来就像是给醇亲王站班伺候的 。而沿途当中,李莲英也不像安德海随意结交地方大员,他基本不出去,那些准备好了贵重礼品想要讨好李莲英的人,根本就进不了门 。就这次出差来说,李莲英算是给慈禧太后挣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慈禧太后也喜滋滋的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
李莲英为何失宠?
宫中政治波诡云谲,李莲英也不是一直受宠不衰,特别是在光绪成年之后,由于太后与皇帝之间摩擦不断,作为宫中大主管的李莲英就难免有些走钢丝了 。一方面,他受慈禧太后的恩宠多年,应该效忠于太后;但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年岁已高,光绪皇帝迟早要掌握大权,得罪任何一方,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李莲英的左右摇摆,后也让慈禧太后瞧出来了,他在戊戌政变后也就逐渐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而另一名太监崔玉贵则趁机得势,譬如到瀛台监视光绪、甚至把珍妃扔进井里这样的脏活,也都是崔玉贵干的 。
《德宗遗事》中说,庚子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西逃,一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才重返北京 。在走到保定时,一行人停下休息,当时慈禧太后的卧室铺陈华美,供给周备,当李莲英伺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各太监及内务府的人也纷纷散去,或饮酒赌博或休息 。李莲英后走到光绪的卧室,发现里面居然一个太监都没有,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李莲英跪安后问:“主子为何这时还不睡?”光绪说:“你看看这屋里,教我怎么睡?”李莲英一看,发现这隆冬季节,光绪屋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外,竟然连被子都没有 。
慈禧是他最大的靠山,他也是凭借慈禧才红起来的,但是慈禧太后毕竟是一个暮年老人,而光绪则年富力强,青春鼎盛 。如果自己开罪了光绪,一旦太后归天,必定没有好下场 。所以,不如讨好光绪,拉近和他的关系,也是为慈禧百年之后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 。李莲英会拆台,也会及时地补台,就是在这一拆一补之间,让许多人对他感恩戴德,也凭借这个收取了大量的钱财 。所以,如果我们说李莲英善良当然是言过其实,但是,他觉得算得上有心机,有长远的眼光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他划到慈禧那一边,认为他事事与光绪做对,他和光绪之间应该是一种微妙的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下,彼此相安无事,甚至可以互相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