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真实的10大武林高手!盘点古代武林英雄( 四 )


为人恭敬 为人如儒者 , 遇人恭谨
松溪为人 , 恂恂如儒者 , 遇人恭谨 , 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 , 辄逊谢避去 。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 。值倭乱 , 当事召僧击倭 。有僧七十辈 , 闻松溪名 , 至鄞求见 。松溪避匿不出 。少年怂恿之 , 试一往 。见诸僧方校技酒楼上 , 忽失笑 。僧知其为松溪也 , 遂求试 。松溪曰:必欲试者 , 须召里正约 , 死无所闻 。许之 。松溪袖手坐 。一僧跳跃来蹴 。松溪稍侧身 , 举手送之 。其僧如飞丸陨空 , 堕重楼下 , 几死 。众僧始骇服 。
尝与诸少年入城 。诸少年闭之月城中 , 罗拜曰:今进退无所 。幸一试之 。松溪不得已 , 乃使诸少年举圜石 , 可数百斤者 , 累之 。谓曰;吾七十老人 , 无所用试 , 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 , 三石皆分为两 , 其奇如此 。
松溪之徒
松溪之徒三四人 。叶近泉为之最 。得近泉之传者 。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 。皆各有授受 。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 。天目传余波仲、陈茂弘、吴七郎 。云泉传卢绍岐 。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 。继槎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 。而思南之传 。则有王征南 。征南名来咸 。为人尚义 。行谊修谨 。不以所长炫人 。
内家拳法 以松溪之传为正
盖拳勇之术有二 。一为外家 。一为内家 。外家则少林为盛 。其法主於搏人 。而跳踉奋跃 。或失之疏 。故往往得为人所乘 。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 。其法主於御敌 。非遇困危则不发 。发则所当必靡 。无隙可乘 。故内家之术为尤善 。
不传外人 非入室弟子 , 不以相授
其搏人必以其穴 。有晕穴 。有哑穴 。有死穴 。相其穴 。而轻重击之 。无毫发爽者 。其尤秘者 。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 。非入室弟子 。不以相授 。盖此五字 。不以为用 。而所以神其用 。犹兵家之仁信智勇严云 。”
5、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戚继光著有多部武学巨著 , 手下俞大猷等名将也是当时著名武术家 , 戚继光所训练的士兵能够以一当十 ,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
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盾牌之技艺 , 戚继光无所不精 , 然而 , 他更重视拳法 。他认为 , 拳法虽似与实战关系不大 , 但是“活动手足 , 惯勤肢体” , 拳“为武艺之源” , 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因而他从最简单、最枯燥的一拳一腿练起 , 着眼于一招一式 , 最忌好高骛远 。据史载 , 他练拳时“身法便 , 手法利 , 脚法轻 , 腿法腾” , 达到了“势势相承 , 遇敌制胜”、“微妙莫测、窈焉冥焉”的高超境界 。戚继光并不满足于继承家传 , 而是根据自己的素质、条件、禀赋、气质 , 吸取各家精华 , 在拳术方面他借鉴宋太祖的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 , 以及温家的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等 。同时 , 他融合了各派招法 , 如嘉靖年间在山东著称一时 , 各具特色的李半天之腿法、鹰爪王之拿法、千跌张之跌法、张伯敬之打法 。戚继光为改进一拳法 , 特地走一百多里的山路到深山中拜一高僧为师 , 研习拳术 。最终 , 戚继光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 广采博收 , 创造了一套完整实用的拳法 。他融手、肘、膝、胯、腿法兼用一身 , 铸跌、打、摔、拿、踢五大技击法于一炉 ,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戚家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