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是我国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名称由来竟是这样的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
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 。一九○四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 , 张彭春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 。一九一○年 , 他考取了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 , 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人一起赴美留学 。他在克拉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哲学 , 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 , 一九一五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 。
一九一六年夏天 , 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张彭春学成归国 , 回到南开任教 。当时南开的新剧(即话剧)活动正蓬勃开展 。由于张彭春擅长戏剧早就名声在外 , 所以一回母校便受到热烈欢迎 , 立即被推选为新剧团副团长 。
一九一九年南开大学创立 。为了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 , 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 ,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 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 。
在美国期间 , 张彭春结识了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国女留学生蔡秀珠 , 两人由相识到相恋 。一九二一年五月 , 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一九二二年四月 , 张彭春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六月 , 长女明珉出生 。
由于回国心切 , 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 。旅途漫长而艰辛:经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 最后抵达天津 。途中 , 年轻的母亲严重晕船 , 无法照料婴儿 。此时婴儿突然发高烧 , 但是在旅途中没有条件治疗 。回到天津后再去求医 , 才得知女儿染上了当时欧洲正流行的脑膜炎 。因为未能及时医治 , 已经留下了后遗症 。可怜的小女儿从此便落下终身残疾 , 这令初为人父母的张彭春夫妇深深感到痛心与内疚 。
一九二三年九月 , 张彭春受清华学堂的诚聘 , 携带妻子女儿迁居北平 , 任清华教务长 。同年十一月 , 他的次女诞生 。女婴健康可爱 , 令夫妇俩欣喜万分 。为弥补当初没照顾好长女的遗憾 , 他们对这个新的小生命百般呵护 , 并要给她起一个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 。张彭春一向崇拜印度诗歌泰斗泰戈尔 , 热爱他的诗歌 。因泰戈尔著有诗集《新月集》 , 所以张彭春为二女儿取名“新月” , 英文名为“露丝” 。
就在这一时期 , 张彭春正同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西滢)等文友筹备组织文学社 , 社名尚未确定 。张彭春便把“新月”二字推荐给朋友们 , 大家欣然接受 , 于是就产生了“新月社” 。
“新月社”最初以小型聚会形式出现 , 后发展成俱乐部形式举办活动 。一九二四年四月 , 泰戈尔访华 , 五月八日在北平度过他的六十四岁生日 。“新月社”为给老诗人祝寿 , 特地用英语排演他的著名诗剧《齐德拉》 , 邀请张彭春担任导演 , 由林徽因、徐志摩分别扮演剧中的主要人物 , 布景绘制者则是梁思成 。五月八日、十日分别演出两场 , 鲁迅、梅兰芳等文艺界名人前来观看 。演出结束 , 徐志摩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们几个朋友只是一般的空热心 , 真在行人可说是绝无仅有——只有张仲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