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梁启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么原因

上排左起:谭嗣同 , 杨锐 , 林旭 , 下排左起:刘光第 , 杨深秀 , 康广仁 。
1898年9月28日 , 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 , 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 湖南浏阳人 。字复生 , 号壮飞 。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 。少时博览群书 , 好读西方自然科学书籍 。甲午战争后 , 愤中国积弱不振 , 在浏阳倡立算学馆 , 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 。遍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 , 吸收新学知识 。1896年入资为江苏候补知府 , 在南京候缺 , 著《仁学》 。1897年 , 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 。次年 , 又倡设南学会 , 办《湘报》 , 宣传变法 , 抨击旧政 , 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8月 , 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荐 , 被征入京 。9月5日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 参与变法 。9月21日 ,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25日被捕 , 28日与林旭等六人遇害 。临刑绝命词有:“有心杀贼 ,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 快哉快哉!”被公推为戊戌六君子之首 。所著《仁学》 , 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学说 , 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 书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纲常名教” , 宣传“君末民本”的民权思想 , 从世界的不断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 。能诗 , 风格雄健 , 富有爱国精神 。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戊戌六君子年龄:谭嗣同34岁 , 康广仁32岁 , 林旭24岁 , 杨深秀50岁 , 杨锐42岁 , 刘光第40岁 。
根据梁启超的查正 , 六君子被捕各有原因:
杨锐、刘光第
杨锐、刘光第:杨锐及刘光第乃康有为的得力助手 , 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 , 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 。刘光第幼年时 , 父死家贫 , 母亲王氏在艰难竭蹶中 , 咬牙送子读书 。虽然家里穷得每天只能买三文钱豆渣作菜 , 但她仍对刘光第督学极严 , 刘光第亦发愤读书 , 往往是三更回家 , 鸡鸣即起 。光绪六年(1880年) , 二十一岁的刘光第参加县考 , 为案首(童子试第一名) , 得到县官陈锡囹的赏识和帮助 , 得以继续攻读 , 游学于成都锦江书院 。二十三岁中举人 , 二十四岁中进士 , 授刑部广西司主事 。
刘光第在刑部供职达十余年 。此间 , 他在北京南西门外修复了一座废圃和几间旧合作为寓所 。那里风景诱人 , 屋外柳树下有一醴泉 , 泉水清澈如珠 , 蜂蝶翩翩而至 , 环境十分幽静 。刘光第居此期间 , 除上班例行公事外 , 不交往权贵 , 不应酬筵席 , 常是闭门读书 , 埋头著作 。在刑部任职十多年 , 京中知道他的人还很少 。当时刑部受贿成风 , 刘光第却从不接受 , 而且办事十分谨慎 , 一丝不苟 。一次 , 刑部司寇因受贿某案.要他“枉法之” , 遭到拒绝 , 因而得罪了上司 , 失去升官的机缘 。这使刘光第看清了朝政的腐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