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袁可立:晚明第一个提出平辽战略的能臣

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又号闲闲居士,睢阳卫籍,睢州城内人 。举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以子袁枢官河南参政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 。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皇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
【兵部尚书袁可立:晚明第一个提出平辽战略的能臣】万历十九年,当其初出苏州府推官(正七品)之时,太守石昆玉以廉直著称,按治豪横而忤应天巡抚李涞,巡抚反诬石太守(正四品)有罪,可立百辩雪其冤 。“谳成,(袁可立)对中丞(巡抚)诵之,其声琅琅 。中丞愧甚,举屏自障 。公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万历二十二年,太宰上其事,擢袁可立山西道监察御史,离苏之日,吴地百姓箪酒相留,哭送百里不绝 。一日,袁可立巡视北京西城,遇到皇帝弄臣杀人,有司不敢问,可立重捶抵罪,即有人持重金至可立门上,袁可立勃然大怒道:“杀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顾可脱乎?吾知有三尺,不知弄臣” 。遂将弄臣正法于市,万民呼“袁青天”,以是触怒权贵 。
万历时皇帝宠信后宫,弄权误国,朝纲废弛 。二十三年九月,京师地震,景德门遭雷击,可立上疏针砭朝政:“近年以来,议论兹多,致干圣怒,摈斥不下百十余人 。岂言事诸臣尽不可用耶?如使诸臣为济私,孰与缄口持禄,附会保全之为便?使诸臣为市恩,孰与将顺曲从,得君固宠之为愈?使诸臣为沽忠卖直,亦必其人有怀忠慕直之心,耻为依回淟涊之态者 。如概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不蒙甄录,相率噤口结舌,国家大事谁复为皇上言之!(《睢州志》)”疏上,夺俸一年 。可立不为动,再次上疏直指皇帝:“礼祀不亲,朝讲未视,章奏不以时批答,废弃不皆录用,传造日增,赏罚日滥,非所以尽修省之实 。(《睢州志》)” 。疏上,触怒神宗皇帝,于万历二十四年正月初十将袁可立削职为民,沉冤达二十六年之久,朝中大臣为袁可立鸣冤者十数年不绝,帝皆不听,史称“震门之冤”(钱谦益《牧斋全集》) 。
泰昌元年(1620),沉冤得以昭雪,起袁可立尚宝司司丞,历太仆寺少卿,升左通政 。泰昌皇帝嘉奖道:“一朝抗疏,二纪归田 。口不言事,耻汉人部党之名;退不忘君,有楚尹毁家之风”(钱谦益《牧斋全集?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后来的天启皇帝也褒奖道:“李署牵丝,冤早清于砑石;柏台焚草,直益奋于埋轮 。因门震而进鲠言,纠绳切挚,触严谴而同蠖伏 。(《天启诰命卷》)”
一介文官却敢力主辽务
天启二年(1622),封疆多事,辽阳、广宁相继失陷,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遭逮捕论死 。朝野震动,京师戒严,人人视关门为死地,百官噤口以图自保 。袁可立却在此时大胆提出七项建议,大略言:“关外残兵瓦解云散者不下数万,宜收其残,省调募西兵便 。闻敌令妇女乘城,骁悍皆赴利以犯我,宜会兵捣之,踏其虚,可夹击也 。……公奏宜守御筑墉,养马增士卒,习骑射 。至于京营老弱虚冒,不宜缓综,复多藏粮米以备之 。尤宜破格用人,图复建骠骑之功,以佐县官之空乏 。笼天下盐铁之利,则军帅无侵渔,逴行无绝饷,而中国可高枕矣……(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所言为天启皇帝一一嘉纳 。天启二年(1622)四月十四日,加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 。“ 当辽广继陷之时,忧水滨之可问 。值登莱匮亟之会,命飞挽,以专征 。而尔振迅宏才,旌旗立为色变 。……惟尔运筹师中,坐看有截海外,朕宽东顾” (《天启诰命卷》) 。“于时毛文龙诪张于岛上,刘爱塔恫疑于沓渚,熊王之案持于内,崔霍之交盘于中”(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他上任后,锐意规划,整肃军纪,练兵用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士气为之大振,数年之间,满人不敢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