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袁可立:晚明第一个提出平辽战略的能臣( 二 )


天启三年二月,袁可立设奇策反收降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 。上疏道:“今二月内,总兵沈有容执有生员金应魁奴酋伪授世袭总兵驻复州刘兴祚即刘爱塔密禀一纸,内称彼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因求臣免死加衔牌票 。臣念辽阳以纳降陷城,广宁以判官诱败,兴祚之言未可凭信 。又思因间用间,实兵家妙用 。……当此时也,乘宁前驻防之众,朝鲜助兵之初,大兵出关东下,旅顺犄角夹攻,宣川拥鲜众而应,恢复之功似有可图者 。但谋贵万全,兵须审势,知彼知已,能为可胜,是又当慎图之耳” (《明熹宗实录》卷三十六)。尽管后来由于阉党迫害导致袁可立的离任而使这一诱降计划受阻,但刘爱塔还是在崇祯初年归顺明朝并最终战死疆场,这是明清战争史上明朝诱降满清级别最高的将领,为辽东间谍战之著名战例,至今为研究明清战争史者所称道 。
抚登期间,袁可立认真总结了此前王化贞和袁应泰失败的教训,在战略上表现得比较灵活 。“敌令妇女乘城,骁悍皆赴利以犯我,宜会兵捣之 。(乘)其虚,可夹击也”(王铎《节寰袁公神道碑》)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辽东军务孙承宗与袁可立共议战守,十分倚重 。“读后先大疏,皎皎揭日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彻,殊令人可味,可展布四体,仰酬国恩” (孙承宗《高阳集?答袁节寰登抚》)
袁可立抚登三载,厉兵秣马,积有战船四千艘,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陆师军队,与枢辅孙承宗、侍郎毕自严戮力策应,形成“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犄角之势,确保了明朝沿海疆域一带的平安,并大大牵制削弱了后金对明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力 。袁可立拓地筑城,打造战舰,招集流民,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使具有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不得不就地蜷缩无以西窥 。天启皇帝嘉奖道:“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天启诰命卷》) 。
明末陆路受阻,朝鲜归登抚节制 。天启三年,属国朝鲜弑君篡权,违背明朝所坚守的纲常伦理普世价值,袁可立力主出兵讨伐 。五十年后倘为朝鲜君臣所忌恨,在清廷开馆延修《明史》之际曾派专使来中国在清朝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永宪录》和《池北偶谈?朝鲜疏》都有记载 。由于袁可立在明末抗清斗争的军事统帅中是坚定的主战派,并在其任兵部左侍郎时与袁崇焕的“议和”形成对立,而建州之事又是满清统治者所最不愿谈及的事情,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所撰《节寰袁公行状》册和《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册,二文多有所谓“诋斥满洲语句”,该书及其作者竟因此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 。
当其之时,“一方豪杰皆在老公祖(袁可立)幕下”(高攀龙《答袁节寰中丞》) 。他运筹帷幄,指挥大将军沈有容、节制悍将毛文龙多次挫败后金对明朝沿海一带的侵扰,取得了夜袭金州等战役的胜利 。袁可立为了向前推进沿海防御,曾为毛文龙向朝廷请求粮饷,由此遭到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和非议 。袁可立御文龙多得牵制之功,并受到朝廷嘉奖,是登莱十三任巡抚中最有作为的一个 。天启三年十月,皇帝嘉奖道:“巡抚佥都御史袁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 。汝嘉而毛帅骄愎不协,蛊于兵,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但毛文龙渐渐骄纵,袁可立奉旨核查他的战报和军饷,由此为毛所忌恨 。时朝中阉党横行,毛令人多方诋毁可立,袁可立七上疏辞官予告 。可立去,毛文龙无人能御 。沈有容是袁可立幕下总兵,曾在平倭和收复台湾及抗清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 。此次东征为老将出山,正于国家危难之际,登莱巡抚袁可立十分倚重之 。然登州总兵沈有容并不满于东江总兵毛文龙依仗阉党势力的跋扈,二人矛盾日深 。“登抚(袁可立)倚重沈帅而与毛帅相左”(毕自严《石隐园藏稿》) 。天启四年,魏忠贤当权,叶相高、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等清流高官相继遭罢,袁可立也于此时再次遭贬 。袁可立去,沈大将军无所依,决然随去 。自此,初具规模的登莱防务永不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