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内容介绍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

【《三国志》的内容介绍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三国志》的内容:《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 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 受到后人推崇 。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 , 《魏书》三十卷 , 《蜀书》十五卷 , 《吴书》二十卷 。陈寿是晋朝朝臣 , 晋承魏而得天下 , 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 , 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 记孙权称《吴主传》 , 均只有传 , 没有纪 。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 ,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 , 更是一部文学巨著 。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 , 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 。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
《三国志》取材精审 , 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 , 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 , 不妄加评论和编写 , 慎重的选择取材之源 。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 , 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 , 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 , 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 , 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 , 俗称“嘉靖本” , 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 , 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后 , 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
陈寿(233-297) , 字承祚 , 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 , 就有志于史学事业 , 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师事同郡学者谯周 , 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 。当时 , 宦官黄皓专权 , 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 , 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 , 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 。280年 , 西晋灭东吴 , 结束了分裂局面 。陈寿当时四十八岁 , 开始撰写《三国志》 。
陈寿写《三国志》以前 , 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 , 如王沈(?-266)的《魏书》 , 鱼豢的《魏略》 , 韦昭的《吴书》等 。《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 , 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 。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 , 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 , 编写蜀史 。《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 , 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 , 加上他是私人著述 , 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 。阅读《三国志》时 , 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 , 内容显得不够充实 。陈寿没有编写志 , 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 , 只好借助于《晋书》 。陈寿还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等书 , 整理编辑过《诸葛亮集》 , 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亡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