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军事思想南宋初期的抗金斗争为何变样?

岳飞的军事思想: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北宋末年,金军南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二帝及宗室北归,然而,当宋高宗南渡继位后,金军对宋军的战绩立马下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金军初入中原时,由于宋徽宗时的专制腐败统治,宋军无疑是一触即溃,或不战而溃,根本没有能力进行野战,只能进行守城战 。王禀指挥的太原保卫战,则是当时最悲壮的一幕,宋军两次救援太原的失败,其实已决定了开封失陷、北宋灭亡的命运 。金军初入中原,正如宋方记载所说,可称是“有掳掠,无战斗” 。
南宋初立,宗泽以东京留守的身份,事实上主持前沿军事,情况就发生重大改变 。从建炎元年(公元1127)冬到翌年春,金军在灭辽破宋之后,正值兵威最盛,又在最善战的完颜宗翰(粘罕)等指挥下,对开封发动了最凌厉的攻势,却遭受严重挫败 。这与北宋末的开封失守形成鲜明对照 。
宗泽的逝世,又不能不使南宋抗金战局发生逆转 。在宋高宗和黄潜善、汪伯彦的昏暗政治下,南宋终于走向蹙地数千里,自黄河退到大江的悲惨局面 。建炎三年(公元1129)、四年(公元1130)间,金军渡江作战,既是其军事胜利的颠峰,却也走向了物极必反 。
韩世忠指挥的黄天荡之战,使金军受到挫折,岳飞又麾兵克复建康,将金军全部逐出江南 。绍兴元年(公元1131),张荣率抗金义军在缩头湖一战,赢得全胜,遂迫使金军退到淮水以北 。金军倾注全力攻打四川,吴玠军在当年的和尚原之战和绍兴四年(公元1134)的仙人关之战,使金军蒙受自灭辽破宋以来的两次惨败 。岳飞麾兵收复襄汉六郡,两年后又再次北伐,以及金军在绍兴四年冬进犯淮南的的失败,则标志着金朝军威的进一步没落 。
当时,女真骑兵最利于在秋冬季节,弓劲马肥,纵横驰骋于平原地区,而不耐暑热多雨天气,需要后退到北方避暑 。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战是山地战,金军尚可说有“以失地利而败”的因素 。然而到绍兴十年(公元1140),刘锜军进行的顺昌之战,则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败金军的新纪录 。
如果说,顺昌之战尚有利用女真人不耐酷暑的天时,而以逸待劳的因素,则岳家军大举北伐 。又是在闰六月之后的七月,即在最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以少击众,先后在郾城和颍昌两次大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朱仙镇,再次破敌,迫使金军撤出开封城 。
南宋将帅对抗最初简直是谈虎色变的金军,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战术,而岳飞自然是南宋最出类拔萃的抗金统帅,伟大的爱国英雄 。岳飞的军事思想可否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
第一是重视人民的抗金力量,制订了“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与正规军互相配合,夹攻金军,以收复失地 。
第二是在正己的前提下治军,全面贯彻《孙子兵法》倡导的“仁、信、智、勇、严”的为将之道,创建了一支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 。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成了古代兵匪一家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特例 。
第三是岳飞批评宋廷的“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以求胜”,反对消极防御,主张积极进攻 。他是当时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将帅 。
第四是“仁心爱物”,珍惜人命,不轻杀戮,发扬光大了古代“以仁为本”的军事观 。岳飞的军事思想无疑是一份值得后人珍爱的华夏文化遗产 。其他将帅只能做到以步制骑,而岳飞却重视骑兵建设,除了以步制骑之外,还建设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足以与金朝引以为骄傲的骑兵周旋 。
然而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登基之始,他就已确定了屈辱苟安的对金政策,他先后信用为其政策效力的黄潜善、汪伯彦和秦桧,排斥和杀害力主抗金的李纲、宗泽和岳飞 。他当然不是昏庸之主,他处置军国大事,决无大气魄和大器识,却不乏小聪明和小伎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