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最被小瞧的角色,早就预料到梁山的结局

在《水浒传》中王伦只是个过场人物,施耐庵对他着墨不多,聊聊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个精于算计、气量狭小的人物形象,以至于后人往往忽略了这个水泊梁山最初缔造者,但如果深入分析,你会发现王伦这个人物并不简单,他是书中仅有的两个能够参透梁山成败背后历史规律的人 。
不信?请听详解:
王伦是梁山的首任寨主,人称“白衣秀士”,王伦是个聪明人,放到今天是个地地道道的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投机创业者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他行动的目的很明确,创立梁山就是为了“创业”,他落草的目的和宋江、晁盖、林冲有很大不同,别人或是身背重罪或是被奸人陷害,而他却是“我却是个不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 。”可见他是屡试不第主动落草,这就说明落草当强盗对他来说也只是份职业 。
【水浒传中最被小瞧的角色,早就预料到梁山的结局】王伦作为一个有文化、有头脑、懂管理(这点在他创立梁山后有所体现)、有江湖人脉(与柴进结交、与杨志相识)、最重要的是了解宋朝官场尤其是剿匪工作的潜规则的秀才,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最优解是通过科举入仕,但这一理想被屡试不第的现实打破,进难以金榜题名,退却不懂农耕,而他把经营头脑、管理能力、江湖人脉及时变现的最好方式就是啸聚山林,落草为寇 。落草虽然风险性很强,但对于王伦来说还是可以管控的,当管控住风险之后,相当可观的收益就成了他不能拒绝创业项目 。
其次,他对落草风险的管控很有信心,对于一个深谙官场政治和江湖规则的秀才,他深知,小规模山贼为数众多,而剿匪主力仅为州县所辖有限官兵,难以尽数剿灭,加上中下级官吏、官兵往往和山贼有“江湖”往来(如同宋江、朱仝、雷横),州县对这些小规模山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王伦只要不招来朝廷重兵围剿,他的“生意”还是很容易做的 。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伦认定几条红线不可碰:
1、自身规模适度,不得快速扩张;
2、不主动抢掠城市、州府;
3、不侵害高层官僚利益 。
有这样发展战略指导,他才选择了梁山水泊这样一个优缺点同样明显的据点 。梁山的优势分为战略优势和经济优势,战略优势:大泽遮掩,易守难攻,官兵难以完全形成合围之势,能战能逃 。经济优势:四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且临近大名府、历城通往汴梁的交通要道,来往客商众多 。但梁山作为据点也有难以回避的致命缺点:大泽遮掩但无广袤稳固的战略腹地;交通发达但距离汴梁这一政治中心太近 。
王伦很聪明,他知道在梁山这个位置,如果做强做大迟早会遭到朝廷大军的围剿(离开封太近,做大之后就是北宋政权的心腹大患),但位置太偏僻又没有密集的客商可以劫掠,他选择梁山就是顾及利益,为了管控风险,他采取的措施就是不把梁山做大做强,尽可能不去招惹官府、不触及高层利益 。在这个原则之上,他施展自己管理才能,对内管理有序(从林冲进山的一段描写可以看出),对外广布情报机构(朱贵酒店),使用了一套新落草人员考核的程序(交投名状)等等,从聊聊几笔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梁山在他的管理下是井井有序的 。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林冲的入伙请求,王伦表现出高度戒备,提防林冲武艺高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可能不方便说出,就是林冲杀了陆虞侯和富安,虽然陆虞侯不是什么大官,但多少也是太尉的人 。王伦防范的是林冲引火上梁山,但碍于江湖面子他又不能当着林冲面向其他几个头领明说,他只得半吞半吐透漏丝毫真实意思:“兄弟们不知 。他在沧州虽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却不佑心腹 。倘或来看虚实,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