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妓到名厨:解析秦淮一代歌女最华丽的转身

导读:秦淮名妓,即金陵秦淮河畔的名妓 。而秦淮河曾是明末清初名满天下的“红灯区”,美女如云,佳丽三千,人人千般旖旎,个个万种风情 。其中最有名是八位绝色女子,她们无不天生丽质、才艺出众,又堪称立身高洁、领导风尚的典范,世人便送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秦淮八艳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八位姑娘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化作“美丽的走影”,融进历史的一片绚烂的霞光之中 。
古往今来,妓女从良,最难得到天遂人愿的归宿,“秦淮八艳”也没逃脱这个不幸的历史规律 。当然,也曾经有不少误入风尘的女子极力摆脱这个历史规律的束缚,但可惜得是,“彩云易散,霁月难逢”,过不了几天,就算到了尽头,不是重新“回锅”,就是含愤自杀 。最有名的莫过于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了 。秦淮名妓之一的董小宛算是其中的幸运儿,从良之后,跟了一位有情有义的好男人,两口子恩恩爱爱,卿卿我我,整整地过了九年的幸福生活 。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号青莲,金陵人士 。她很小就下海做了秦淮歌妓,而且持有“南京教坊司乐籍” 。当时持有这个证件的人就是“公务员”,董小宛端的就是类似现代所说的“铁饭碗” 。董小宛的名与号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 。清初著名文人吴梅村题董白小像诗,对她游历黄山作了描述:“钿毂春浇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 。”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就眷恋不舍,因厌弃喧闹奢靡,独居苏州半塘达六年之久 。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从这首董小宛首题为《绿窗偶成》的小诗可以看出,董小宛不仅是色艺双全的美女,而且是个好动不好静的才女 。因此,她不愿意安坐青楼招商引客,而是时常陪着客人外出游玩 。其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 。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人以娇媚之笑 。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就在董小宛离开秦淮河不久,却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江南才子冒辟疆 。冒辟疆,名襄,江左如皋人士 。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但他也沾染了一般豪门子弟的浪漫风习 。一方面,他年少气盛,顾盼自雄,主持清议,矫激抗俗,喜谈经世大务,怀抱报国壮志;另一方面,又留恋青溪白石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招蜂惹蝶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 。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啧啧称道小宛 。而董小宛也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说起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
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冒辟疆听说小宛住在半塘,但多次访寻,都是失之交臂 。终于在三年后的春天,冒辟疆在到南京乡试归来途中,见到了卧在病榻上的董小宛 。于是,便他们二人开始了才子佳人的浪漫交往 。但是在与冒辟疆的爱恋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显露出一个大家公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弱点 。不久乡试揭榜,冒辟疆再次落第 。这时他已过而立之年,既然仕途难成,便索性打定主意归乡隐居 。董小宛对他的决定由衷地赞同,她早就向往那种布衣素食、朝夕相依的平淡生活 。什么夫贵妻荣,在她看来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在当时“江南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帮助下,董小宛走上赎身从良之路,成为了冒辟疆的小妾 。这时已是崇侦十五年隆冬季节,冒辟疆与董小宛顶风冒雪赶往如皋 。一路上,他们不愿意放弃观光赏景的好机会,走走停停,寻幽访胜,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达如皋的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