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妓到名厨:解析秦淮一代歌女最华丽的转身( 二 )


冒家十分通情达理,顺利地接受了董小宛这位青楼出身的侍妾 。因为他们相信冒辟疆的眼光 。这时冒辟疆的父亲已从襄阳辞官归家,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冒辟疆的原配妻子秦氏体弱多病,董小宛便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理家主事的担子来,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及大妇,悉心照料秦氏所生二男一女 。此时的董小宛虽说是偏房小妾,但也算终身有了依靠 。她笼络丈夫的手段几乎来自天性,尤其要驾驭冒辟疆这样的花花公子,就难上加难 。作为小妾,可施展的余地并不大,但董小宛自由看家本领,那就是一手绝佳的烹调手艺 。吃好喝好,自然能勾住男人的嘴,管住男人的胃,揽住男人的心 。
俗话说,女人会作饭,就能栓住了男人的心 。董小宛天生就是“美厨名师”的材料 。据说,她“口轻”,不待见肥美甘甜的吃食 。便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随后,就着两小碟水菜香豉细嚼慢咽 。偏偏冒辟疆“口重”,最喜欢甜食、海味和腊肉熏肠 。怎么办?乖巧伶俐的董小宛立刻换口味,挖空心思替丈夫缓解口腹之欲 。她还精心制作花露,采撷新鲜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 。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 。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聊以消渴 。另外,她亲手腌制咸菜,黄者如金,绿者如翠 。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可谓花样百出,不一而足 。
董小宛还醉心于研究食谱,就像清初著名文人袁子才一样,把解谗的经验编纂成一部香满天下的《随园食单》 。董小宛可是有心人,既总结理论,也玩真格的,听说哪儿有新鲜风味,必定跑去讨教 。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又叫“走油肉”,就是她的手艺,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董小宛还是制作糖点的高手 。早在秦淮河畔之时,她就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 。这种甜点,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如今,扬州的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以及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款待四海宾朋的土特产 。
董小宛最爱晚菊 。有个朋友送给冒辟疆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 。小宛见到“剪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 。每天晚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横妙丽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画 。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时刻,她还叫冒辟疆把“剪桃红”搬到床前给她看枝叶是否茂盛,可有虫害 。董小宛和冒辟疆都喜欢静坐闻香 。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 。她“隔纱燃香”,讲究品香时的风味与情调 。这很像当下的“小资”,喝一碗豆腐脑,也要铺开餐巾,播放烂漫的古典音乐 。他们两口子就这么牛气,往清幽的屋子里一坐,纱帏低垂,门户半掩,在明月清风中,静享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沉香 。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董小宛自然是心满意足 。
不想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的时候,冒辟疆突然病了两次 。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照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冒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处的九年中享尽 。
艰难的生活中,饮食已是难饱,董小宛的身体又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使得她身体顷刻间垮了下来,连续二十多天喝不进一口水 。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 。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董小宛不幸仙逝,年仅二是八岁 。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冒家上下恍惚伤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历代文人多有凭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