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虚构成分么

关于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物 , 陈寿的《三国志》都为之立了很生动的传 , 虽然还不可能像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那样活龙活现 , 栩栩如生 。
这些历史人物 , 尤其是与他们相关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 , 历来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 也是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 。但是人们往往误认为 , 凡《三国志》未载 , 而《三国演义》加以敷演的 , 即非事实 , 皆系罗贯中虚构 。进入此一误区者比比皆是 , 举不胜举 。
按陈寿《三国志》是所谓正史 。陈寿原任蜀汉的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 。司马炎建立晋朝 , 陈寿被荐为佐著作郎 , 继升迁为著作郎 。他著《魏书》《蜀书》《吴书》 , 共六十五篇 , 称为《三国志》 , 得到广泛好评 。陈寿亡故 , 范頵等上书朝廷 , 说此书“虽文艳不如相如 , 而质直过之 , 愿垂采录” 。于是朝廷派洛阳令到陈寿家中抄录全书 , 予以保存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虚构成分么】在陈寿编著《三国志》的前后 , 文人的史书著作极多 , 有综合性的《魏氏春秋》《九州春秋》《献帝春秋》《先贤行状》《魏晋春秋》等等 , 有记载某一地区的人物事迹的《江表传》《襄阳记》《零陵先贤传》《益部耆旧传》《吴录》《吴历》等等 , 还有专为曹操个人写的传记《曹瞒传》等等 , 种数多 , 形式也并不完全一致 。
正因为陈寿的《三国志》虽然质量不错 , 但传记篇数有限 , 又较简略 , 而且仅有传记 , 缺少《艺文志》《食货志》等部分 , 读起来总觉得不够充实 。到了南北朝的南朝宋文帝时 , 即命中书侍郎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 。
裴松之完全知道《三国志》的语言文字并不艰深难懂 , 他的作注 , 所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书比较少些 , 主要是补充或引证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是“上搜旧闻 , 傍摭遗逸” 。他所引用的史学著作 , 据缪钺先生统计:“则为一百五十余种 , 其中有百分之九十几现在早已亡佚 。”由此可见 , 裴松之为保存三国史料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现在 , 试举三个世人多以为完全出于罗贯中虚构的例子 , 以说明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影响:
一、京剧《捉放曹》 , 题材来源于《三国演义》 , 但罗贯中没有杜撰故事 , 所据乃自裴松之所引的两部书:《世语》曰:太祖过伯奢 , 伯奢出行 , 五子皆在 , 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为背卓命 , 疑其图己 , 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 , 以为图己 , 遂夜杀之 。既而悽怆曰:“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 。”遂行 。
二、京剧《华容道》 , 题材来源是《三国演义》 , 其部分内容 , 也是根据裴松之所注的《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 , 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 遇泥泞 , 道不通 , 天又大风 ,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 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陷泥中死者甚众 。……


关羽义释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出自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