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晏子的简介关于晏子的故事有哪些( 二 )


晏子在这里运用抽象的思维讨论了君臣之间的“和”“同”很典型的代表了那时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
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 。”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 。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 。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
如今,细细回想晏子对高缭说的这些话在我们的工作中,绝大部分领导对那些踏实能干,襟怀坦荡的总是给予信任,并委以重任 。就要像晏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辅佐齐景公,使之国家成为强国 。古今中外,用人的问题不是一般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晏子逐高缭”这一典延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时生活中,有些人唯唯诺诺,虽按时到岗,却不出谋划策,毫不称职 。而晏子对高缭的“辞职处理”给今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为官之道,重在用人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
晏子辞谢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 。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 。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 。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 。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 。”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 。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 。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 。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
晏子谏祷雨
《晏子春秋》一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都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智,如:晏子谏祷雨等就流传在民间 。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 。


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气候干旱,粮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 。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旱的原因,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税,来祭拜山神,你们说这样可行吗?”众大臣低头不语,于是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气炎热干燥,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枯黄,身体也很热,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祭拜它又有什么处呢?”景公听后又说;“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当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为国家,鱼虾作为子民,天气难耐,又不下雨,泉水会断流,干涸 。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