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为何要选清东陵作为帝王陵寝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夏,清军将领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接引下,统帅八旗军跨过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 。同年九月,年仅6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抵达北京,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改年号为顺治,并从这一年起称为顺治元年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多尔衮在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受伤,不久即死于喀喇城 。已是14岁的顺治皇帝终于摆脱了羁绊,开始亲政 。自从顺治皇帝进了关,在北京立都坐殿后,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和叔父多尔衮就派人四处选陵地,先后有两批钦天监大臣和风水名师来过京东一带,他们均看中了马兰峪这块宝地,回京禀报皇帝后,顺治帝非常高兴,表示要亲自前往审视 。
1651年,清顺治八年的一天,清世祖福临(顺治)携大臣、侍从来到遵化的马兰峪境内狩猎 。此次顺治皇帝的出行,名为狩猎,实际上却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它关系着未来大清王朝的江山基业--就是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大清帝王,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建造一座皇家陵园,让大清龙脉延续,一统江山万年 。
有野史记载,当顺治一行人来到马兰峪镇一带凤台山时,顺治来到一处高坡,登高远眺,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 。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 。日照阔野,紫霭缥缈 。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 。东、西两向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瓯 。
顺治帝不禁对周围的环境发出由衷的赞叹 。他翻身下马,在凤台岭上选择了一块向阳之地,十分虔诚地向苍天祈祷,随后相度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势,对左右的侍臣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于是命随行堪舆大臣和钦天监官员架起罗盘,按八卦方位,二十四山向,运用阴阳五行玄妙之机进行测算 。所属臣僚和术士们已窥到皇帝的心事,又感到此处确是王气逼人,气度非凡:昌瑞山以北为"后龙",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照山;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弯曲流过,环抱有情 。
【顺治帝为何要选清东陵作为帝王陵寝】从上面看,清东陵是"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 。青山环护,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于是,对顺治说:"皇上圣明,深得搜地之窍,今观之支法,见龙脉自太行而来,势如巨浪,重冈叠嶂,茂草郁林,实属万乘之葬也 。再看那山势如五魁站班,指峰拂手,文笔三峰,恍若金盏,形若银瓶,恰似千叶莲花,真乃上上吉地也!"
于是,顺治将手上佩戴的白玉扳指取下,扬下山坡,道:"落地之处定为穴 。"于是群臣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作记 。后来,当真在这里建起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
孝陵背靠昌瑞山主峰,左右两翼为天然砂山,整座陵墓北高南低,顺势而布,节奏鲜明,气势雄伟 。为了防止汛期山洪冲毁陵墓,孝陵在修建时不仅在建筑之下打桩加固,而且修建了整套的排水系统 。地上利用天然的倾斜地势设置了排水明沟,使雨水排泄通畅 。陵区之水通过明沟暗渠,全部汇集于隆恩门外的神路桥下,再由两边水道顺势排泄出去 。可见孝陵风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中国人选址的科学性和建筑技术的高明 。
尽管顺治帝选定了陵址,但由于当时清兵入关不久,基业方定,战火频仍,整个中国西部、南部、西南尚处于清兵与南明小朝廷以及各种武装势力的生死搏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