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是怎么回事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作为一名文人,自然是对偷鸡摸狗的事容不得,但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怎么一回事呢?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是怎么回事】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民间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得罪了上级,于是称病辞官回家了 。在他辞官回家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是随身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 。在一个夜晚,天气非常冷,月黑风高,还下着大雨,郑板桥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正好这时有小偷光顾家中 。郑板桥想道:如果自己高声呼喊,万一小偷跟自己动手,恐怕自己无力对付 。但是小偷都进家门了 。假装睡着了,任凭他在自己家中肆意妄为,随便拿取,又很不甘心 。于是他略一思考,翻了个身面朝里,低头闷声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这个时候,小偷已接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 。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这下小偷心想:都这样了,不偷也罢 。于是小偷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传来声音说:“出门休惊黄尾犬 。”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为何不翻墙而出 。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里面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
从郑板桥吟诗赶走小偷就能看出他首先来说为官很清廉,只带了一只狗,一盆花离开 。人也很大度,遭遇小偷还提醒他屋外有狗 。聪慧有智谋,有才华,出口成诗,这就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的故事 。
郑板桥的品质
郑板桥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有着高洁的品质,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敬仰 。那么郑板桥的品质有哪些呢?




郑板桥图片
郑板桥的品质有很多,很多都值得后人学习,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郑板桥的品质 。
首先郑板桥有着乐善好施,无畏强权的品质 。据说郑板桥曾经在当县令的时候,正好遇到闹饥荒,我们也都知道,在古代对于这样的天灾,官府是很少会管的,只能靠老百姓自己撑过去 。而在当时,也确实如此朝廷对于此事没有任何的反映,但是郑板桥看着黎明百姓的悲惨生活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私自做主,打开粮仓救助灾民 。后来因为此事他被罢免了官职 。
其次就是郑板桥刚直不阿的品质 。据说在当初他任职县令之初,有一位高官为了能够有好的业绩,而谎报从民间调查得来的情况,郑板桥知道真实的情况,立即就反映了上去,他及时的反映使得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却也因此使得他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处处受到排挤 。
再次就是有着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 。可以说郑板桥的一生他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天下百姓的关心,但心系百姓,就算是在他被罢官之后,只能够依靠卖画来维持生活的时候他也是竭尽所能的来帮助穷困百姓 。
最后就是他有着谦虚的品质 。可以说郑板桥虽然有着极好的才华,但是对于他的才华他去不卖弄,甚至是谦虚好学 。当然,郑板桥除了以上的几点之外,也还有着其他的品质,如他能够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等,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
郑板桥名言
郑板桥,清朝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兼诗人,有着坎坷的经历 。在他的一生之中有着很多的闻名后世的作品,其中不乏有着很多的名言佳句,以下几个是较为出名的 。




郑板桥诗
“难得糊涂”,凡是知道郑板桥的人都会知道,这是郑板桥名言之一,郑板桥曾经先后在朝廷的两个地方当过知县,对于官场中的黑暗有着很深的体会,可是他自己却是不会同流合污的,可是想也知道,再官官相护的官场之中,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对于那些黑暗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又无能为力,因此就想装糊涂,但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够装糊涂,因此他就发出来“难得糊涂”这样的感叹 。一句话代表了郑板桥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