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打仗前真会进行单挑吗?

对古代打仗前真会进行“单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对于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我们来说,武将单挑无疑是最吸引我们的场面之一了 。对名将、高手之间的较量的精彩描绘酣畅淋漓,让我们大呼过瘾 。而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也还是评定一部小说之中谁的武力值最强,这一乐趣真可谓是无穷无尽 。
而小说中描绘的场景通常是,两军对阵,主将出列进行单挑,胜的那一方趁势挥军掩杀,败的那一方落荒而逃,这仗打得似乎是有点简单了 。
但我们略加思索就能想到,这完全是不符合古代战场常规的 。“单挑”,自然是只能决定两个人的胜败,两个人之间的胜负岂能决定一整场战争?中世纪西方的骑士个人决斗之风,又怎能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
武将的职责,应当是以自己的勇武引领一整支军队的士气,成为一个军队的核心;应当是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运筹帷幄,掌握战场局势 。“将在谋而不在勇”,是对一个将领应具备的才能的精准概括 。
所以,我们完全不要被小说中所描绘的精彩单挑场面所误导,在真正的古代战场上,从来就没有过两个人对阵单挑的先例 。
图1 《新三国》剧中的武将阵前挑战
但倘若非要说单挑,古代战场上确实还是有类似于个人决斗决定战争胜负的情形,那便是车战 。但车战又怎么能和单挑挂钩?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车战的起源以及车战的形式 。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车是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国祖先正是从自然物的滚动中受到了启发,制造出省力而又方便的车 。不少学者认为,车早在夏代就出现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必有过多争议,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殷商绝对有车的使用 。因为甲骨文就有大量关于车的记载,经考古发掘也有大量殷商时代的车 。

同时,车战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远早于骑战,而且车战一直是秦汉之前军队作战的主要方式 。车战,是起源于平原地区的中华文明内部的普遍现象 。
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象棋中,威力最强大的一直是“车”,对全局的关系也最大,基本丢了车就算玩完了 。这也完全和古代的战争相契合,战车在先秦时期,一直是衡量各国军力的重要标志 。譬如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在总结当时的战争情况时就曾说:“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很鲜明的把车放在首位 。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在游说各国时,但凡叙述某国武力,一开口也便要说:“车六百乘,车千乘 。”
在西周,常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的说法,难道一辆战车要有十个人来驾驶吗?其实不是的,一辆车只需要有三个人驾驶就够了,其余的人只是配合战车作战,驾驶的人被称作甲士,配合作战的步兵就是步卒 。
而在宗法等级森严的西周时期,在战车这种军事装备下也有等级差距,有严格的阶级构成 。只有贵族成员才能够有充任甲士的资格,另一方面,只有贵族才能有养起马车的经济能力 。
步卒则是由中下层的自由民、奴隶、农民担任的,他们不光要在战时配合战车作战,平时还要为车兵服役,如后勤供应、炊事、养马、樵采等 。
图3 先秦时期的战车复原模型
先秦时期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就是以战车为中心,以步卒为配合进行的 。战车通常是一车四马,战车上的三个人,中间的人负责驾驶,主将拿着长戈在左边,而副将拿着长戈或者其他的辅助武器在右边 。三人和四匹战马都要全副武装,披盔戴甲,以追求在战车的冲锋中有更强的冲击力,也为了保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