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战国四大名将简介: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 。其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来形容战国时期这四位战功赫赫的名将 。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 。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他们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李牧 。
白起,战国时秦国郿人 。善用兵,事,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 。因功晋升为国尉 。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靳(司马错次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郭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 。秦国以郢都为南郡 。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附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期间黔中等地可能为楚国夺回,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 。)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 。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 。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