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武昭帝姚苌的故事姚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 。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 。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 。
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 。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乘西燕东返而进驻长安,不久称帝 。前秦宗室苻登在关中氐族残余力量支持下继续与姚苌作战,姚苌一度处于不利形势,但终大败苻登,渐处优势,但在消灭前秦势力前去世,至其子姚兴即位后才完全消灭前秦势力 。
姚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后秦武昭帝姚苌的故事姚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委罪于兄
前秦帝国可以说是成也羌人,败也羌人 。打败羌军,让前秦在关中站稳脚跟,继而构建起强盛的帝国大厦;而前秦政权频临崩溃时,又是羌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让帝国最终走向灭亡 。这其中一个关键人物便是姚苌 。那么,姚苌为什么那么害怕苻坚呢?只要看看苻坚的做派,便会一目了然 。苻坚堪称十六国时期的一位明君仁主,讲究“为政之体,德化为先” 。比如对待慕容氏,慕容垂被排挤前来投奔时,苻坚力排众议、委以重任;灭掉前燕后,又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 。充分体现出他心胸开阔、广结天下的处事风格 。
苻坚对姚苌,则更是高看一眼,封他为龙骧将军便是最好的例证 。龙骧将军本是苻坚曾经做过的官职,他当了皇帝后,“龙骧之号未曾假人”、,这个封号便不再使用了,然而他却偏偏给了姚苌 。苻坚此举,在路卫兵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姚苌“少聪哲,多权略”,是一位有头脑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要笼络羌族势力为己所用 。最重要的,它体现了苻坚对姚苌的一种信任 。事实上,也正是苻坚对姚苌的礼遇有加,才会让姚苌心存愧疚 。
苻坚和姚苌,一样谱写了一段人所称道的君臣佳话 。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残酷而现实:一个大的事件能够改写历史的走向,而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也会改变历史中人物的命运 。在路卫兵看来,如果不是后来苻坚淝水惨败,走到了帝王末路的绝境,他与姚苌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让人痛惜的故事 。
确切的说,姚苌和苻坚的决裂,源于一件偶然的小事:前秦淝水兵败后,北地长史慕容泓在关中起兵,建立西燕 。苻坚派姚苌和儿子苻睿前去围剿,结果苻睿不听姚苌劝告,孤军深入,遭遇伏兵,战死疆场 。苻坚痛失爱子,要治姚苌的罪,姚苌一害怕,“奔于渭北,遂如马牧”,慌不择路的逃到渭北一带 。附近一些豪族相继来投,“咸推苌为盟主”,后来又有“北地、新平、安定羌胡降者十余万户” 。于是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背弃了苻坚 。
当时的前秦,早已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帝国大厦也已很难维系 。苻睿之死令苻坚痛上加痛,情急之下要治姚苌的罪,也能理解,但也不至于就杀了他,毕竟姚苌是跟随苻坚多年的爱将 。况且,苻睿之死也不能说都是姚苌的错,一向宽厚仁义的苻坚未必就会为此失去理智 。但是姚苌自己心虚,撇下苻坚就跑了,自己去拉队伍 。在路卫兵看来,姚苌当时未必就没有看到前秦破败,想趁机称霸的野心 。
杀死苻坚,成为姚苌的一块心病,也是他屡作噩梦的诱因 。面对苻坚与慕容氏的火拼,姚苌“厉兵积粟,以观时变”,想得渔翁之利 。在长子起兵的慕容冲攻入长安后,苻坚逃到五将山,被姚苌俘获,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大骂姚苌,说“五胡次序,无汝羌名 。违天不祥,其能久乎”,你不过是个恩将仇报的叛贼而已,怎么着也轮不到你 。姚苌一气之下,将苻坚吊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