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后宫相残:咸丰为何只有慈禧所生一个皇子

封建皇位继承制的原则是父死子继,立嫡以长,这种原则轻易不可更改 。
因此,历朝历代皇帝都把生育当成政治大事来抓,尽可能地充实后宫妃嫔,尽可能地生育更多的男性子嗣 。对于没有子嗣又想固宠固位的后妃而言,生子也成了她们的最高理想 。
子嗣的多少往往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 。以清朝为例,皇太极十一个儿子、顺治帝八个儿子、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雍正帝十个儿子,道光帝也有九个儿子,而咸丰帝只有一根独苗,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都没有子嗣,光绪帝、宣统帝都是王族子弟入继大统,同治帝成为皇宫禁院里最后一个长到成年的男孩 。
直到咸丰四年(1854),二十三岁的咸丰帝虽然春秋年富,但大婚已经七年,后宫众女却还没有子嗣的迹象,当时宫廷内外“皇上没有生育能力”的流言不胫而走,各股政治势力蠢蠢欲动,咸丰帝更加焦躁不安,求子的强烈欲望充斥宫廷 。直到咸丰四年(1854)年底,圣眷正隆的丽嫔怀上身孕,流言才不攻自破,咸丰帝也因此欣喜若狂 。可后宫妃嫔各怀鬼胎,丽嫔也是妒忌的高明主儿,怀上龙种后自然处处小心,终于咸丰五年(1855),皇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呱呱坠地 。丽贵人生的只是个公主,众妃嫔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大家都还有希望 。咸丰帝对这位女儿的宠爱非同一般,第二天即宣布晋封丽嫔为丽妃,并于当年十二月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典礼 。因为皇位传男不传女,皇位至今无人继承,咸丰帝和众宫妃一样心急如焚,煞费苦心 。谁再拔得生子嗣的头筹,谁就能像再造社稷的功臣一样,功勋卓著,永享富贵 。
慈禧清楚,要在这后宫中固宠,唯有母凭子贵,可慈禧入宫好几年,宠眷不衰,也未能受孕 。慈禧一直有比较严重的痛经,一到经期那几天便苦痛不堪 。痛经有可能引起不孕,可慈禧地位低微,不敢随意召太医,而且一旦痛经的毛病外泄,必然会留下把柄,慈禧为此心急如焚 。一次,慈禧与咸丰帝正在郎情妾意时,慈禧撒娇说自己常常肠胃不适,有时疼得难以忍受 。咸丰帝爱妻心切,很快传来太医诊断,太医给她开了一副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止痛散瘀的药方,慈禧坚持不断服药达一年有余,痛经的症状慢慢消减 。
咸丰五年(1855)六月,慈禧喜获龙种,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但她偷偷地不敢声张,只是私下告诉了咸丰帝 。咸丰帝得知这个消息,恨不得诏告天下,可慈禧请求他,等她胎儿三个月成形后再公布 。咸丰帝为了避免后宫相残,一直偷偷地召御医为慈禧保胎 。直到慈禧胎相明显,大家才人尽皆知 。慈禧自己也格外小心,一定要保证顺利产下龙子 。一方面她利用怀龙种的优势,撒娇任性,牢牢将咸丰帝的心拴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后宫中母凭子贵,也会子凭母显 。皇后是咸丰帝的嫡妻,皇后一旦生子,将来夺储的机会便会很渺茫 。慈禧在咸丰帝面前不着痕迹地中伤皇后,致使咸丰帝对皇后更加疏远;慈禧怀孕期间,暗中四处活动,将两位最有竞争实力的妃子拉下了马,云嫔被她陷以蛊惑罪,自杀而亡;宠幸正隆的丽妃诞下公主后,慈禧便偷偷地在养肤品中下毒,致使丽妃花容失色,咸丰帝见后大倒胃口 。
咸丰帝现在所有的重心都在这个即将出生的龙种上,每天他都要数次守在慈禧跟前,聆听孩子的胎动 。随着胎儿渐渐长大,到第七个月时,他破例召懿嫔的母亲带两名仆妇提前一月到宫中细心照料产妇 。咸丰六年(1856)正月伊始,大腹便便的慈禧就成了宫中的重头戏 。盼子心切的咸丰帝早早地便让太监们筹备懿嫔分娩事宜 。正月初九,咸丰帝命钦天监博士张熙选“刨喜坑”的“吉位”,即满族人用来掩埋胎盘和脐带的吉地 。张熙经过一番考察,选定了储秀宫后殿东边门为吉地,随后三名太监刨好“喜坑”,两名姥姥在喜坑前念喜歌,撒放一些筷子、红绸子和金银八宝,取意“快生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