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怎知邓艾偷渡阴平?如果当时刘禅不投降邓艾会赢吗?( 二 )


第二大关键在于蜀汉竟不在阴平设兵 。
阴平的重要性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或是后来的蒋琬、费祎时期都是相当重视的,因为这几乎是进入蜀汉的唯一通道,虽然看起来没有通道,但在汉中失守的前提下,这是进入蜀汉的最好捷径 。所以,诸葛亮就明确指出过“全蜀之防,在于阴平”,当年廖化就是阴平太守,而且姜维也意识到了阴平的重要性,上报刘禅要求阴平驻兵,无奈草包刘禅根本不理政,姜维的上奏被内宠黄皓压下,导致阴平在关键时期竟然无兵马驻守,这样就为邓艾实施偷渡阴平的计划提供了先期能够顺利进行的可能,而且是行军七百余里竟然无人知,可见,蜀汉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了 。
第三大关键在于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自降 。
邓艾偷渡阴平,其实只有三千人马,而且也没有带多少粮草,虽是精锐,但爬涉七百余里之后,又累又饿又疲倦,到达涪城时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如果涪城守将稍加抵抗,邓艾的三千人马那也只能是有来无回,即使相持,等到援兵赶到,区区三千人马还有生还的可能吗?可惜的是,涪城守将马邈竟然面对从天而降的邓艾三千人马不战自降,邓艾也就有了最好的根据地,同时也能够补充粮草,扩充人马,并且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修整,特别是能鼓舞士气 。可以说邓艾偷渡阴平实施到这里,完全是蜀汉无能而且是腐朽不堪造成的,不在于邓艾有多厉害,他的传奇是蜀汉的无能造就的 。
第四个关键是诸葛瞻用兵太无能 。
邓艾占据涪城,要想消灭蜀汉政权还有最后一个堡垒,那就是绵竹,这个据点为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瞻据守,可以说是蜀汉政权最后的长城 。没有想到父亲英雄儿狗雄,虽然诸葛瞻忠于蜀汉不比诸葛亮差,但军事才能却是差得太远 。诸葛瞻守绵竹,最大的失败在于急躁,只想赴死表忠,而没有想到坚守才是最好的结局,才有希望打败入侵之敌 。
虽然诸葛瞻打败了邓艾的先锋部队邓忠和师纂,但继续率兵出城那是最大的失败 。这个时候既有士气又是亡命之师的邓艾部队,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其锋芒,坚守不出兵,僵持下去,等待援兵,因为邓艾的部队没有僵持下去的资本,多消耗一天就会多一份绝望 。所以,诸葛瞻率领大军最终在与亡命之师邓艾的对攻下光荣殉国,绵竹失守,成都成为一座孤城,而且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成都已无险可守,后主刘禅在谯周的建议下向邓艾投降,蜀汉就此灭亡,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邓艾偷渡阴平成功,成就了邓艾人生的传奇 。
第五个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蜀汉政权已腐朽不堪 。
无论是蜀汉迅速失去汉中也好,还是邓艾偷渡阴平七百里竟然无人知也罢,无论是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自降,还是诸葛瞻英勇殉国也罢,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蜀汉政权实在是腐朽不堪,虽然蜀汉政权占据着所谓的地利,三面环山,而且是崇山峻岭,表面看来是不可能攻进来的,但是,蜀汉政权在刘禅的主持下,一方面连年用兵,老百姓已经不堪承受,完全厌倦了这个政权 。
另一方面由于进入稳固的红二代时期,以诸葛瞻为代表的红二代可以说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蜀汉已无优秀人才可用;三方面政权内部已经腐朽不堪,完全由黄皓这样的弄臣把持朝政,已经是腐败成风,各级官员多是酒囊饭袋之徒,官兵无意卖命,这也是马邈不战自降的根本原因所在;四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后主刘禅实在太无能,以上问题的出现不要在其他方面找原因,完全在于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无能也罢,如果不重用宠臣,而选拔优秀人才,那也许能够延续蜀汉政权的寿命,不要说只有百万人口的蜀汉人口太少是无能人选拔的原因,实在是后主刘禅是草包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