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诸葛亮的几种评价:如何评价诸葛亮?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寿:亮之器能政理 , 抑亦管、萧之亚匹也 , 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 , 故使功业陵迟 , 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 , 不可以智力争也 。
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
杨戏:忠武英高 , 献策江滨 , 攀吴连蜀 , 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 , 整武齐文 , 敷陈德教 , 理物移风 , 贤愚竞心 , 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 , 四裔以绥 , 屡临敌庭 , 实耀其威 , 研精大国 , 恨於未夷 。
张裔:公赏不遗远 , 罚不阿近 , 爵不可以无功取 , 刑不可以贵势免 , 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 军机之略其亦可代为 。
曹操:刘备不足为惧 , 吾实惧诸葛亮耳 。
孙权:诸葛亮具异人之略 , 若效于江东 , 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
刘晔: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 , 实为国之栋梁也!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 , 正而有谋 , 而为之相 。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 , 必能安国 , 终定大事 。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司马炎:朕闻卿(陈寿)之言 , 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 , 朕立武侯伺 , 乃为祭其忠贞 。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 , 乃至于此 。
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 , 唯诸葛亮能为之 。
乾隆:端推诸葛是完人!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
我们要对诸葛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优点:1、博学多思 。当年躬耕南阳 , 闭门十年精读经典 , 因而成为饱学之士;2、找老婆不以外貌为依据 。年轻潇洒的诸葛亮 , 偏找了个其丑无比的黄阿丑 。认才学不认相貌 , 天下男子有几人做得到?3、一个战略理论家 , 一篇《隆中对》 , 分析天下大势 , 非常透彻 。4、勇于承担责任 , 如失街亭后 , 自贬三级 。5、重视科学 ,  , 亲自发明木牛流马 。6、正确确定和执行少数民族政策 , 如七擒七纵 。
缺点:1、架空刘禅 。刘备死后 , 由于刘禅年幼 , 由诸葛亮执政 。当刘禅长大成人后 , 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 。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 , 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 。令刘禅敢怒不敢言 , 刘禅想抢回大权 , 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 , 只好信任宦官黄皓 , 造成千古遗憾 。
2、穷兵黩武 , 祸国殃民 。诸葛亮在执政期间 , 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 , 六出祁山 。由于力量相差太远 , 无法收复中原 , 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 , 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 , 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3、不挖掘 , 吸收 , 培养新人才 。刘备死后 , 诸葛亮不挖掘 , 吸收 , 培养新的人才 。原来的老后 , 造成人才青黄不接 , “蜀中无大将 , 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 , 驾驶了蜀国的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