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唯一被老婆逼成神经病的倒霉皇帝

导读:当皇帝的一般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按说他们应该没什么可怕的,可也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皇帝在老百姓心中虽然威武,可如果碰到一个彪悍的皇后呢?宋朝的光宗皇帝赵惇就碰这事了,这位李姓皇后不仅容貌美艳,而性情骄横阴险,胜过男子 。不断的在老公和公公婆婆面前搬弄是非,甚至禁止皇帝老公去看望自己的父母 。这不,倒霉的赵惇竟被逼出了神经病——
《朝野遣记》载,宋孝宗听说儿子得病,便亲临大内抚视,见光宗已神志不清,嘴中喃喃自语,不由十分担忧,且怒斥李皇后道:“皇上为社稷之重,你不好好照顾,使他发病如此 。万一不能恢复,当族灭你李氏 。”可见,李后与公公的矛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暗中与公公已势不两立 。好几次,光宗准备去见父母,都被李后阻拦 。可知光宗软弱多病,不能自主决事,往往听从李后之意 。
宋光宗赵惇为宋孝宗第三子,为孝宗原配郭氏所生 。郭氏出身名门,为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 。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郭氏共生四子:长子赵愭,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惇,开始封为恭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第四子早夭 。宋孝宗先立长子赵愭为太子,但不久后赵愭病死 。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 。但宋孝宗更偏爱三子赵惇,认为赵惇“英武类己”,而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其实就是嫌赵恺窝囊软弱,赵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 。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尚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 。这样表面的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会有所厌烦 。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宋孝宗早日传位 。有一天,赵惇故意对宋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特地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不过我没有用 。”这弦外之音就是你儿子都已经一把白胡子了,该过过当皇帝的瘾了 。宋孝宗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意,却故作不明白,严肃地回答道:“白胡须有什么不好?刚好可以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 。”
赵惇碰了钉子后,不敢再公然试探,转而讨好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想靠太皇太后的力量来取得皇位 。吴太后也明白赵惇的心意,曾经向宋孝宗暗示过,但宋孝宗却说太子还需要历练 。这一系列的事件,在赵惇心中留下重重的阴影,从而直接导致他开始疑惧自己的亲生父亲 。
一直到淳熙十六(1189年)二月,宋孝宗因为要为宋高宗服丧,才主动禅位给太子赵惇 。四十三岁的赵惇终于盼到了朝思暮想的皇位 。最讽刺的是,他一直迫不及待地要当皇帝,登上帝位后却无所作为 。不仅如此,之前他对父皇的种种嫉恨,开始在各种外力的因素下逐渐诱发,从而导致了长达数年的“过宫事件” 。
宋光宗即位之初,曾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 。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因为没有邀请太上皇而遭到了非议 。群臣纷纷上书,指出宋高宗在世时,宋孝宗每次出游都要恭请宋高宗同行,而宋光宗却只顾自己游玩 。言下之意是指责宋光宗不孝,宋光宗看了奏章后自然很不高兴 。刚好此时宋孝宗派宦官赐玉杯给宋光宗,宋光宗一时没有拿稳,将玉杯打碎了 。宦官回到重华宫,向宋孝宗禀报,故意说:“官家一见玉杯是太上皇赏赐,非常气愤,就玉杯摔碎了 。”宋孝宗听了,自然非常不高兴 。父子之间的嫌隙渐生,而矛盾则因为宋光宗皇后李凤娘的挑拨进一步加剧 。
李凤娘,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女 。据说她出生的时候,有黑凤凰聚集在李道营前的石头上,令人称奇,于是,李道给新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 。李道出师湖北时,听说当地道士皇甫坦善给人看相,便请他给女儿看相 。皇甫坦一见李凤娘,便大惊失色道:“此女当母仪天下,请务必妥善抚养 。”后来,皇甫坦得到宋高宗宠幸,偶然谈起了李凤娘 。当时恭王赵惇尚未娶亲,宋高宗便命纳李凤娘为恭王妃,赵惇封太子后,李凤娘也进为太子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