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刘邦可能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每当看到、听到有人骂刘邦是无赖小人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想替刘邦说几句话 。一个令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引为自豪的伟大王朝的开创者,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无赖小人呢!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历史和百姓选择的结果,如果他是无赖小人,那么,历史和百姓岂不都是瞎子盲人?
刘邦被当作悲剧英雄项羽的对立面,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成是厚脸皮、黑心肠的代表人物 。我认为,这是中国人非理性的“妇人之仁”泛道德评判的一种结果 。这样的“刘邦”,是被抹黑、扭曲、丑化了的刘邦,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邦 。真实的刘邦,是富有孝心、爱心、人性的宽厚之人 。他由于出身寒微,文化修养有限,身上有不少毛病 。但是,他知错能改,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人善任 。可贵的是,做了皇帝之后,他仍然能保持平民的本色:战场上,身先士卒;处理政事,不刚愎自用 。始终没有因为权力的登峰造极而迷失自我,丧失人性,戕害苍生 。我认为,刘邦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
刘邦为人,固然有不拘小节,粗放乃至粗鲁之处 。例如早年做亭长时,“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往儒生帽子里撒尿 。但是,他的心地是宽厚的 。这一点,史书有明白的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裕如也,常有大度 。”早年在王媪、武负的酒馆里喝酒,常常会付给酒家几倍的酒钱 。进关中后不杀归降的秦王子婴;与百姓约法,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一切法律 。秦地百姓闻讯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但是,刘邦下令,不得接受 。这使百姓更加喜欢他,“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一统天下之后,刘邦在洛阳宫举行庆功宴会 。席上刘邦给与会的诸侯将军们出了个题目,让他们说说“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两位将军认为主要原因是,刘邦“与天下同利”,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刘邦对此回答不以为然,称其“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自己总结的成功原因是,他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杰,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 。出手阔绰、不滥杀百姓、不居功自傲,都是刘邦大度宽厚的有力证据 。
相比之下,被人们奉为英雄的项羽,实际上是一个妒贤嫉能、杀人如麻的暴戾之人 。项羽是猛将不假,但是他显然猛得有些过头 。烧宫室,坑敌军,烹谋臣,史书中屡见记载 。究其原因,跟他们的出身不无关系:刘邦是抗暴的平民,项羽是复仇的贵族 。
没错,刘邦的成功道路上,装神弄鬼之事不少 。母亲刘媪在野地里与蛟龙野合产下刘邦,隆准(高鼻梁)龙颜、大腿有七十二黑子的异相,酒馆醉卧身上显龙形,善相面的岳父吕公推重,神秘老者看刘邦及其家人相貌均“贵不可言”,送徒役至骊山途中夜斩白帝所化白蛇,秦始皇言“东南有天子气”及藏身芒砀山时上方常有云气……所有这些装神弄鬼的事情,在那个人们普遍迷信、相信王权神授的年代,对于一个平民出身的造反者,是不可少的手段,无可厚非 。就像陈胜、吴广的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藏书鱼腹、夜间潜入祠堂高呼“大楚兴,陈胜王”口号之类 。实际上,这些手段,也的确起了作用 。“诸从者(徒役)日益畏之”;“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杀了沛县县令,推举新长官,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刘邦于是成为沛公 。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世代做着楚国将军 。起义之时,自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用不着像刘邦这般操心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