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

同治帝驾崩后 , 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 , 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 。从这一天起 , 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 , 都成了光绪的臣子 。且在慈禧的干预下 , 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 , 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 , 但也不得逾越身份 , 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 。这一切 , 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
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 , 稍有不如意 , 便大声呵斥 。这让本性敏感柔弱的光绪变得更加内敛和孤单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 , 那位在毓庆宫给光绪传道授业解惑 , 又颇为和善的翁同龢师傅 , 便不出意外地成为小皇帝最为亲近和依赖的人了 。
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
《崇陵传信录》中记载 , 光绪小时候很害怕打雷 , “上幼畏雷声 , 虽在书房 , 必投身翁师傅怀中 。”两人在毓庆宫中 , 在学习之余 , 也经常有亲昵的玩耍举动 , “(光绪)或捋其髯 , 或以手入怀抚其乳” , “故常熟在书房二十五年 , 最为上所亲” 。
当然 , 其时光绪还是一个小孩子 , 上面这些 , 都是出于本能的童真之举 , 我们亦无需过度解读 。
到后来 , 光绪甚至到了一日都离不开翁同龢的地步 。有一次 , 翁同龢向光绪请假 , 想回江苏常熟老家扫墓 , 小光绪坚决不同意他离开 。但是回乡祭祖 , 人之常情 , 翁同龢这个休假的权利 , 皇帝也不能剥夺 。无奈之下 , 光绪只好答应让他休一个月假 。但翁师傅临走前 , 光绪还耍小孩子脾性 , 要他立誓 。
“下月今日 , 朕与师傅相见於此矣 。”
或许在那时候 , 光绪也只能从这位老师身上 , 寻找些许缺失的父爱 。对小光绪而言 , 翁同龢已经成为了亦父亦师的存在 。
然而 , 这位曾经陪伴着光绪走过了孤独的童年和青年 , 在其心目中占据重要分量的翁师傅 , 为何最终却被光绪视为仇雠 , 即便过世后 , 也得不到光绪的原谅呢?
实在是有几件事 , 翁同龢不够靠谱 , 把光绪坑得太惨了 。
【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第一件事情 , 是翁同龢在甲午年间对日本坚决主战的态度 。
在大战之前 , 掌管北洋水师和淮军的李鸿章心知大清的军队有几斤几两 , 因此一直建议皇帝不要轻启战端 , 而寄希望于用外交手段平息纷争 。
但在当时 , 主战派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说辞 。
第一个原因 , 是太过高估自己 。这一点其实李鸿章也有责任 , 他长年一手把持北洋军务 , 不让别人插手 , 导致朝中许多大臣并不清楚北洋的真实实力 。加上老李以前整天向别人吹嘘他的水师什么“东亚第一 , 世界第九” , 大家更以为大清的军队真的非常厉害 。所以翁同龢也说 , “合肥治军数十年 , 屡平大憝 , 今北洋海陆两军 , 如火如荼 , 岂不堪一战耶?”
第二个原因 , 则是太低估对手 。一些未办实务的大臣如徐桐等人 , 看不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新月异的变化 , 以为日本还是过去那个落后的小岛国 。张謇更直言称 , “以日本蕞尔小国 , 何足以抗天兵 , 非大创之 , 不足以示威而免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