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最受文人欢迎的两位美女究竟都是谁?( 二 )


【揭秘:清代最受文人欢迎的两位美女究竟都是谁?】我蒲田人也 , 明崇祯时 , 父为江宁府库官 , 逋帑下狱 。我与表兄某悉身营救 , 同卧起半载 , 实无私情 。父出狱而疑不释 , 我因投镮以明无他 , 烈魂不散耳 。与君有桑梓之谊而来 , 非偶然也 。(林四娘)计在署十有八月而别 , 别后陈每思慕不止 。
陈维崧(1625-1682)所著《妇人集》一书中也收录了有关林四娘故事的内容 , 他称“王十一(即王士祯)为余述林四娘事 , 幽窈而屑瑟 , 盖《搜神》《酉阳》之亚也 。四娘自言故衡府宫人” 。接下来 , 是所附王士祯《林四娘歌》及“小序” , 序中叙述的即是陈宝钥邂逅林四娘鬼魂事迹 , 称“四娘貌本上流 , 妆从吴俗……环悬利剑 , 冷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 。婢东儿青儿皆姝丽 , 恒持左右 , 人亦无敢调(戏)者” , 居三月才与陈宝钥告别 。文之末后有一首伪托林四娘鬼魂写的七绝:“玉阶小立羞娥蹙 , 黄昏月映苍姻绿 。金床玉几不归来 , 空唱人间可哀曲” 。
这些文人所述林四娘事迹中 , 林云铭笔下的林四娘 , 与其他人的身世描写均不相同 , 一是林四娘父任江宁府库官 , 与王士祯《池北偶谈》中说她是金陵人虽对得起来 , 但多了一个福建蒲田的籍贯;二是否定了林四娘是衡(恒)王宫人身份 , 变成库吏女儿;三是林四娘父亲怀疑她与表兄有染 , 为明志而投镮自杀 , 并非为衡(恒)王死节 。
既然多家文人都写到陈宝钥与林四娘的感情纠葛故事 , 那么 , 关于林四娘这个人物的出处就一定与陈宝钥有关 。据林云铭说 , 他与陈宝钥是同乡 , 是他亲自聆听了陈宝钥讲的这段人鬼“奇遇”故事后 , 才写成那篇《林四娘记》的 , 因此 , 我们可以推断出林四娘的事迹 , 最初是由清初在青州任佥事的陈宝钥“亲历”或原创编撰的 , 然后由林云铭正式付诸文字 , 故事便逐渐传播开来 , 又经王士祯、卢见曾、陈维崧这些文人予以丰富或改编 , 遂渐敷成一位节烈女子的事迹 。
林四娘是否实有其人 , 我们还可从陈维崧的经历中获得旁证 。陈维崧(1625-1682) , 字其年 , 宜兴人 , 清初文人 , 其父陈贞慧 , 曾是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 坚决反对阉党 。入清后 , 由于他伤故国之亡 , 一直并未能得官 , 故对清廷存有不满情绪 , 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才举博学鸿词科 , 任翰林院检讨 , 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 。试想 , 如果林四娘果系衡(恒)王府宠姬 , 又如《红楼梦》中描写是与“流贼”奋战牺牲 , 陈维崧岂会不将她写入《明史·列女传》?显然 , 林四娘系艺术创作中的人物是无疑的 , 也正因为这样 , 文人们撰写的鬼魂怪诞故事只能入笔记小说而不入《明史》、《淸史稿》甚至《清朝野史大观》 , 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而林四娘这个人物的原创者 , 就是那位青州道佥事陈宝钥 。
于是 , 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清中叶有那么多的重量级文人对创作林四娘形象发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