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的三起三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 。他们身为高官,忧心国家,在君王圣明、政治清明的年代,他们大有作为,为国家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的年代,他们以诤言力谏,从不屈服于强权;在国家统一、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为文官则出谋划策,为武官则上阵杀敌,保国平安 。这些人,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质,他们学识丰富,为官清廉,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就是这样一个人 。
【揭秘:清朝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一生因何三起三落?】姚启圣生于浙江会稽,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同时又充满正义感 。有一次在浙江萧山游玩,遇见两名歹人强抢民女,姚启圣抽刀就把歹人杀了,把民女放走了 。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 。在执政香山期间,姚启圣偷开海禁,同外商做生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同时也为朝廷贡献赋税 。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官员开海禁有可能被罢官入狱,甚至杀头 。年轻的香山知县姚启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海禁,他的胆识,从这时候开始得以体现 。
擅开海禁得罪了朝廷,姚启圣被罢官了,但是被罢官之后的姚启圣也没有消沉下去,他利用自己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在广东经商为生,并且大有起色,积累了几十万两白银的财富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反叛,姚启圣带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平叛的将领,他带着自己募集来的士卒,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后来耿精忠进入福建,盘踞福州 。姚启圣为了平民免受战乱之苦,决定自己去劝降耿精忠 。当时耿精忠已经知道自己穷途末路,但是害怕朝廷官员没有信用,所以也不敢投降 。姚启圣只身进入福州城,面见耿精忠,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降了耿精忠,立下大功 。清朝感激姚启圣所立下的功劳,升任他为福建布政使 。
担任福建布政使期间,姚启圣就已经开始谋划着为收复台湾做准备 。这时候,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领着泉州、漳州一带,使得百姓不得安宁,而吴三桂的大将韩大任带领着部下,准备投奔郑经 。姚启圣这时候又充分发挥了他的口才,再次只身进入韩大任军营,劝降了韩大任,让韩率部成为了他的亲兵,防止了泉州、漳州郑经势力扩大,为之后的统一扫清障碍 。
清朝康熙皇帝谋划着收复台湾,于是他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统领福建事宜,为收复台湾做前期准备 。姚启圣上任之后,马上就思考着,收复台湾需要哪些条件,现在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 。想要收复台湾,靠那些八旗子弟兵肯定不行,他们已经烂透了,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但是他们迷恋于江南的优越生活,肯定不会主动迁走 。姚启圣上书朝廷,请求迁走这些八旗兵 。这些满清子弟兵迁走之前,为了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姚启圣自己出资送给康清王礼物,请求他下令,但凡有扰民者,一律杀无赦 。他自己又花巨资,赎回了以前那些被掳走的老百姓,并且出钱给他们买田建房 。
收复台湾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个熟悉水战的将领 。这时候,姚启圣想到施琅,这位当年在他手中求学的台湾将领 。姚启圣利用郑经对施琅的不信任,力劝施琅为朝廷效力,最后施琅同意了 。姚启圣向朝廷举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福建水师,练习水上操法 。接下来就是要切断台湾的供给链,这时候,就要实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向台湾提供支援 。他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放弃海边的良田渔船,同时送田免税,对居民加以补偿,切断了台湾的供给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