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潘安齐名的另类美男:天字第一号酒鬼名士刘伶

酒鬼美男刘伶: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曾在他的着作《资治通鉴?卷七十八》中写道:“刘伶嗜酒 , 常乘鹿车 , 携一壶酒 , 使人荷锸随之 , 曰:‘死便埋我 。’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 , 争慕效之 , 谓之放达 。”可以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反讽 , 认为只知道喝酒的刘伶根本不配谈贤 。记得我初读到此处时 , 不禁大笑 , 然后在书中批注道:“涑水先生以刘伶百无一用 , 唯知嗜酒 , 而指其非贤 , 孰不知更成伯伦美名哉!”
【与潘安齐名的另类美男:天字第一号酒鬼名士刘伶】应该说 , 站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立场上 , 司马光认为一天到晚醉酒 , 无所事事 , 且在学术上也乏善可陈的刘伶称不上贤者是有理有据的 。但是 , 如果反过来理解 , 终日酣醉 , 且在艺术上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刘伶 , 非但在他所处的时代被认为是最着名的贤士之一 , 在身后也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广泛崇拜 ,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酒鬼之一 , 那就不得不佩服刘伶了 , 好歹李白、张旭之流也都还有其他看家本领 , 方能在中国酒鬼榜上与他同列 。
当然 , 刘伶病酒而成天下名士 , 是有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其实 , 早在东汉末年 , 宦官擅权 , 军阀混战的时候 , 部分文士就因朝不保夕的处境 , 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想法 , 正如着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驱车上东门》中写道:
浩浩阴阳移 , 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 , 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 , 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 , 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 , 被服纨与素 。在慷慨悲凉 , 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尚有人浅斟低唱“人生忽如寄 , 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 , 被服纨与素”的无可奈何;在“世无英雄 , 使竖子成名”又“天下多故 , 名士少有全者”的魏晋之交就更难以避免人们在“唯酒是务 , 焉知其余”(刘伶《酒德颂》)的幻觉里自我放逐了 。
可是 , 同为竹林七贤 , 同样在黑暗、丑陋、伪善的社会里依靠烈酒来慰藉心灵 , 逃避现实 , 但阮籍仍然时不时地流露出“军旅令人悲 , 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 , 悔恨从此生”(阮籍《咏怀?六十一》)这类壮志难酬的悔恨 , 嵇康更是“刚肠疾恶 , 轻肆直言 , 遇事便发”(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只有刘伶可以“无思无虑 , 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 , 豁尔而醒”(刘伶《酒德颂》) , 除了喝酒 , 还是喝酒 , 在不断变化的时局中 , 身心俱醉 , 坦然应对 。
同样是借酒避世 , 刘伶“无思无虑 , 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 , 豁尔而醒”的心态也决定了他的酗酒 , 比起“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更为惊世骇俗 。早年 , 刘伶喜欢带着几坛美酒 , 坐着鹿车 , 天南地北的到处转悠 , 还让人拿着锄头在后跟着 , 并吩咐:“我醉死了 , 就立刻埋了 。”你瞧 , 他俨然一副喝到死为止的架势 。
后来 , 刘伶的老婆担心他的身体 , 便把所有的酒都倒了 , 所有的酒具都毁了 , 并严厉警告他必须戒酒 。面对老婆的河东狮吼 , 刘伶难为情地说:“好 , 老婆大人 , 但我酒瘾太大 , 不能自戒 , 必须在神灵前起誓 , 方能成功 , 你快去准备些祭祀用酒肉吧 。”他老婆听后 , 信以为真 , 很快就准备好了供台和祭品 。只见 , 刘伶虔诚地双腿下跪祷告:“天生刘伶 , 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 , 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 , 慎不可听 。”说完 , 便跳上神台 , 拿着酒瓶就往嘴里送 , 不一会儿 , 又大醉了 。想必此时的刘夫人 , 纵是有少林狮吼功 , 面对如此淘气又可爱的老公 , 也是哭笑不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