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宋宋高宗赵构为何非要杀死名将岳飞?( 二 )


岳飞毕竟是南宋在军事上倚重的大臣 , 虽然脾气倔强 , 但对国家忠心耿耿 , 不能就这样对他撒手不管了 。后来 , 赵构强忍怒气 , 自降身份 , 经过“数次下诏”不断安慰他 , 岳飞才姗姗来迟的返朝 , 向赵构请罪 , 赵构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 , 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 , 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 , 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 。入朝后的岳飞不但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及时的开展“自我批评” , 反而一如既往的劝赵构“出兵北上 , 收复失地” , 赵构没有答应他 , 只是派他驻兵江州(今江西九江) , 以便于随时援应两怀和两浙地区 , 同时也可以少在自己跟前“嘟囔” , 眼不见 , 心不烦 。
1138年 , 吃了豹子胆的岳飞居然上言 , 请“无子嗣”的赵构“建储” , 这让赵构很是“怒发冲冠” 。因为赵构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 , 自己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 , 成了阳萎 , 失去了生育能力 , 后来赵构虽然从太祖赵匡胤一支中挑选了两位皇室子孙 , 过继到自己名下 , 但还没有确定由谁继承皇位 。如果此时立太子 , 在他看来无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难言之隐 。岳飞“哪壶不开提哪壶” , 深深的刺痛了赵构那颗受伤的心 。再者 , 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规定“武将不得干预朝政” 。所以岳飞的建议一下又触犯了两大忌讳 , 更加深了赵构对他的忌恨 。
1139年 , 赵构又和金国议和 , 金国归还了南宋河南、陕西等地 。赵构以为和议之事已成定局 , 从此就可以安享太平 , 便大赦天下 , 给文武大臣加官晋爵 。但是 , 岳飞却认为“金人不可信” , 并上表不赞同赵构和秦桧的投降乞和行径 , 甚至拒绝接受赵构赐给他的高官 , 公然与皇帝唱起了“对台戏” 。赵构和秦桧对岳飞切齿痛恨 , 除掉岳飞的阴谋已经在秘密的酝酿之中 。
果然不出岳飞所料 , 1140年 , 金人撕毁和议 , 再次南侵 , 岳飞又率军奔赴了抗金前线 , 屡败金军 , 收复了河南大片失地 。金军冲不过岳飞这个“障碍” , 只得聚积兵力准备与岳飞率领的15000精锐骑兵决一死战 。满足于“半壁江山”的赵构闻讯后 , “大为担忧” , 于是给岳飞下诏 , 要岳飞“审处自固” 。赵构不仅替岳飞的生死成败担忧 , 更是替自己主张的议和政策能否实现而担忧 , 所以给岳飞的诏书很明确 , 就是让岳飞“自固” , 只要金军打不过来就行 。可是岳飞却把赵构的叮嘱当成了耳旁风 , 依然每日出城挑战 , 于金军营前骂阵 。后来 , 岳飞又亲率军队大败金军 , 数挫金军精锐主力 , 令金军闻风丧胆 , 发出了“撼山易 , 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和无奈 。在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 , 岳飞上表赵构 , 提出要诸路人马“火速并进” , 继续北上抗击金军的请求 , 并激励部下:“直捣黄龙府 , 与诸君痛饮耳!”
然而 , 以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 , 当初令岳飞北进 , 并非想光复宋朝江山 , 只是指望他击退金军南侵 , 保住半壁江山即可 , 同时以此作为与金国议和的条件 。岳家军的接连胜利当然不利于赵构、秦桧与金国和议 。此外 , 赵构还担心岳飞等主战派抗金 , 金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 , 可能会迫于形势主动和南宋求和 , 进而放还被他们掳掠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 , 会与自己发生皇位的争夺 。因此 , 在接到岳飞的奏疏后 , 赵构下令 , 让岳飞“措置班师” , “不许深入” 。为了让岳飞尽快退兵 , 赵构竟然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 催促岳飞立即班师 。即使这样 , 岳飞为了保护中原百姓南迁 , 竟然下令部队驻留5日 , 延误了回朝的期限 , 这是让赵构很没面子的事情 , 岳飞的处境已经想当危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