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借师助剿,唐朝跟清朝有什么不一样?

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内战中其中一方引入外藩势力最终逆转战争结果的情况,比如唐朝借回纥势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石敬瑭引契丹势力助战,击败后唐;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消灭李自成;清朝引入洋枪队击败太平天国等 。
在这些借师助剿的案例中,很多成为经典,很多却一地鸡毛,比如唐朝借师回纥对比吴三桂借师清军 。
那么,为什么唐朝取得成功而吴三桂却遗臭万年了?静夜史认为有以下的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1、主借身份不同:唐朝是国家元首,而吴三桂是边将臣子
755年,一场安史之乱打破了盛唐气象,整个北方陷入战火之中,因为承平日久,唐朝北方边境空虚,面对骁勇的安禄山史思明集团,唐军无力抵挡,加上玄宗错误的决策,很快洛阳沦陷,紧接着是潼关、长安!
玄宗仓皇出逃四川,而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此时,想要彻底消灭安史叛军,就要先收复两京,即长安和洛阳,这样也可以提振唐军的士气,所以唐朝向回纥借兵收复两京 。
757年,唐肃宗李亨向回纥英武可汗借兵,因为唐朝和回纥的关系一直不错,唐朝皇帝和回纥可汗的关系为兄弟关系,这种国家元首之间的借兵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一场交易 。
而吴三桂不同,此时的明朝已经灭亡,吴三桂及5万吴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虽然明朝灭亡了,但是吴三桂不具备成为天下共主,因此吴三桂始终是一个臣子的身份,在地位上就比多尔衮、李自成等低一个层次 。
【揭秘:借师助剿,唐朝跟清朝有什么不一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吴三桂更应该是一个军阀,一个没有主人的军阀 。在多尔衮眼中,吴三桂更像是一只丧家之犬,没有和自己平起平坐谈交易的资格 。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多尔衮尊重的,把他当枪使还差不多!
2、借师目的不同:唐朝为收复国土,而吴三桂为冲冠一怒
在唐朝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时想到了回纥,唐肃宗的目的就是收复两京和周边的国土,这让唐朝的形象无比高大 。
本来唐朝也是可以不用借兵回纥的,但是在当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唐军要和叛军进行漫长的持久战,毫无疑问,这造成的伤害更大 。
当然,兵不能白借,帮不能白帮 。为了回报回纥,唐朝答应收复长安后,“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不过在收复长安后,唐军将劫掠目标改为洛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记载:“初,收西京,回纥欲入城劫掠,广平王固止之 。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记载:“耆老以缯锦万匹赂回纥,止不剽” 。
所以,为了收复国土,唐朝和回纥做了交易 。在损失大量财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光复首都的目标 。
而吴三桂就有点私仇的意味了 。因为李自成集团的“追饷”,吴家被李自成敲诈勒索,这还不算,为了逼迫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吴江老小全给绑了,这让吴三桂十分愤怒,而在得到吴三桂不投降的消息后,李自成集团杀掉了吴三桂家人,并大举进攻山海关,逼着吴三桂投降多尔衮 。
在吴三桂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 。灭流寇于宫庭,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
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了借兵消灭李自成,吴三桂自作主张割让土地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比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比如“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随便尺寸于人” 。